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论文

不同混播比例下鸭茅与伴生种竞争的研究

摘要第2-3页
Summary第3-4页
1 绪论第7-12页
    1.1 研究背景第7页
    1.2 种间竞争及其机制第7-10页
        1.2.1 禾禾混播种间竞争第7-8页
        1.2.2 禾-豆混播种间竞争第8页
        1.2.3 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第8-9页
        1.2.4 土壤微生物第9-10页
        1.2.5 土壤酶活性第10页
        1.2.6 鸭茅竞争力第10页
    1.3 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4 技术路线第11-12页
2 鸭茅对伴生种的竞争与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12-23页
    2.1 前言第12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12-13页
        2.2.1 材料第12页
        2.2.2 试验设计第12-13页
        2.2.3 测定指标和方法第13页
        2.2.4 统计分析第13页
    2.3 结果分析第13-20页
        2.3.1 产量累积量第13-14页
        2.3.2 分蘖/生长点/分枝数密度第14-15页
        2.3.3 鸭茅的分蘖贡献率和变异率第15-16页
        2.3.4 鸭茅产量百分比第16页
        2.3.5 不同刈割期鸭茅分蘖数所占百分比第16-17页
        2.3.6 鸭茅根际土壤浸提液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第17-18页
        2.3.7 不同草种同浸提液的互作效应第18-20页
    2.4 讨论第20-23页
3 不同混播比例下鸭茅对伴生种生长的影响第23-34页
    3.1 前言第23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23-25页
        3.2.1 试验地概况第23页
        3.2.2 试验设计第23-24页
        3.2.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4-25页
        3.2.4 统计分析第25页
    3.3 结果分析第25-32页
        3.3.1 干物质第25-26页
        3.3.2 分蘖/生长点/分枝数密度第26-28页
        3.3.3 鸭茅的分蘖贡献率和变异率第28页
        3.3.4 干物质所占百分比第28-29页
        3.3.5 分蘖数所占百分比第29-31页
        3.3.6 粗蛋白第31页
        3.3.7 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和粗脂肪第31-32页
    3.4 讨论第32-34页
4 不同混播比例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第34-39页
    4.1 前言第34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34-35页
        4.2.1 试验设计第34页
        4.2.2 土壤样品的采集第34页
        4.2.3 土壤微生物的测定第34-35页
        4.2.4 统计分析第35页
    4.3 结果分析第35-38页
        4.3.1 不同土层真菌数量第35-36页
        4.3.2 不同土层细菌数量第36-37页
        4.3.3 不同土层放线菌数量第37-38页
    4.4 讨论第38-39页
5 不同混播比例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39-44页
    5.1 前言第39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39-40页
        5.2.1 试验设计第39页
        5.2.2 土壤样品的采集第39页
        5.2.3 土壤酶的测定第39-40页
        5.2.4 统计分析第40页
    5.3 结果分析第40-42页
        5.3.1 不同土层蔗糖酶活性第40-41页
        5.3.2 不同土层脲酶活性第41页
        5.3.3 不同土层过氧化氢酶活性第41-42页
    5.4 讨论第42-44页
6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2页
导师简介第52-53页
作者简介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健全纪检监察体制机制研究--以系统权变模型为视角
下一篇:网络服装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男女装描述词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