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关于发展广西甘蔗种植保险意义的研究 | 第11页 |
1.2.2 关于广西甘蔗种植保险现状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3 关于广西甘蔗种植保险发展存在问题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4 关于广西甘蔗种植保险发展对策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5 小结 | 第15页 |
1.3 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6-17页 |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2 创新和不足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广西甘薦种植保险的发展现状分析 | 第17-21页 |
2.1 广西甘廝帷状况 | 第17-18页 |
2.1.1 广西甘廉种植的基本条件 | 第17页 |
2.1.2 广西甘廝惟的自然灾舊分析 | 第17页 |
2.1.3 广西甘廉近年种植情况 | 第17-18页 |
2.2 广西甘廉种桂保险 | 第18-21页 |
2.2.1 广西甘康种植保险的必要性 | 第18页 |
2.2.2 广西甘廉种植保险的发展历程 | 第18页 |
2.2.3 广西甘廉种植保险发展的环境 | 第18-21页 |
第三章 广西甘藤种植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1-31页 |
3.1 广西甘廉种植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3.1.1 广西甘蔗种植保险有效需求不足 | 第21页 |
3.1.2 广西甘蔗种植保险有效供给不足 | 第21-22页 |
3.1.3 广西甘蔗种植保险外部性因素的问题 | 第22页 |
3.2 广西甘蔗种植保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2-29页 |
3.2.1 广西甘蔗种植保险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22-26页 |
3.2.2 广西甘蔗种植保险有效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26-29页 |
3.3 甘蔗种植保险发展问题的外部性因素 | 第29-31页 |
3.3.1 多部门联合,主次不分 | 第29页 |
3.3.2 政府不重视导致体制缺位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国外甘蔗种植保险的经营状况及启示 | 第31-34页 |
4.1 国外甘蔗种植保险发展模式 | 第31-32页 |
4.1.1 巴西、墨西哥的政府补贴商业运作模式 | 第31-32页 |
4.1.2 印度的国家管理模式 | 第32页 |
4.2 国外成功经验对广西甘蔗保险的启示 | 第32-34页 |
4.2.1 采取合适的甘蔗种植保险模式 | 第32页 |
4.2.2 甘蔗种植保险的法律保障 | 第32页 |
4.2.3 政策性、商业性、自愿性、强制性结合 | 第32-33页 |
4.2.4 政府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结合 | 第33-34页 |
第五章 广西甘蔗种植保险发展的建议 | 第34-47页 |
5.1 提高甘蔗种植保险的有效需求 | 第34-37页 |
5.1.1 行政调控,鼓励甘蔗种植 | 第34页 |
5.1.2 积极探索引进甘蔗种植保险的技术创新 | 第34-36页 |
5.1.3 加强教育宣传工作 | 第36页 |
5.1.4 甘蔗风险集中规模化 | 第36页 |
5.1.5 提高蔗农保险意识 | 第36页 |
5.1.6 蔗农转变传统观念 | 第36-37页 |
5.2 提高甘蔗种植保险的有效供给 | 第37-46页 |
5.2.1 提升甘蔗种植保险服务水平 | 第37-39页 |
5.2.2 建立巨灾保险风险分散机制 | 第39-42页 |
5.2.3 政府主导,商业经营,差异化,半强制性的甘蔗种植保险模式 | 第42-44页 |
5.2.4 健全甘蔗种植保险中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体系 | 第44页 |
5.2.5 防范道德风险和逆选择 | 第44-45页 |
5.2.6 成立专门机构 | 第45页 |
5.2.7 加快甘蔗种植保险人才的培养 | 第45-46页 |
5.3 改善甘蔗种植保险的外部性因素 | 第46-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