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电气设备及附件论文

基于反应时间的驾驶员疲劳状态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页
    1.2 研究现状综述第11-23页
        1.2.1 驾驶员疲劳状态判别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2 驾驶员反应能力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3 异常操作下车辆行驶状态与行车安全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4 研究现状总结第19-23页
    1.3 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2章 驾驶疲劳试验设计及生理指标特征参数分析第25-43页
    2.1 驾驶疲劳与反应时间的关联性分析第25-29页
        2.1.1 驾驶疲劳形成原因及影响第25-26页
        2.1.2 驾驶员生理特征与驾驶疲劳的关系第26-27页
        2.1.3 驾驶员的反应能力第27-29页
    2.2 驾驶疲劳试验设计第29-35页
        2.2.1 反应时间测试装置开发第29-31页
        2.2.2 试验系统及试验人员第31-34页
        2.2.3 试验过程第34-35页
    2.3 驾驶员生理特征参数提取第35-41页
        2.3.1 脑电信号分析及特征参数提取第35-40页
        2.3.2 心电信号分析及特征参数提取第40-41页
    2.4 小结第41-43页
第3章 基于反应时间的驾驶疲劳状态与反应时间规律分析第43-65页
    3.1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生理特征参数优选第43-47页
        3.1.1 灰色系统在驾驶疲劳中的应用分析第43-44页
        3.1.2 灰色关联模型建立第44-45页
        3.1.3 结果分析第45-47页
    3.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驾驶疲劳等级判别第47-52页
        3.2.1 支持向量方法分析第47-48页
        3.2.2 支持向量机模型设计第48-50页
        3.2.3 基于遗传算法(GA)的参数优化第50-52页
    3.3 模型验证及判别结果分析第52-55页
    3.4 驾驶员反应时间规律分析第55-64页
        3.4.1 时域中反应时间规律分析第55-59页
        3.4.2 频域中反应时间规律分析第59-64页
    3.5 小结第64-65页
第4章 基于车辆行驶状态的驾驶员反应时间检测时机研究第65-81页
    4.1 驾驶员疲劳状态下车辆行驶状态分析第65-66页
    4.2 硬件装置选择及疲劳状态识别思路第66-68页
        4.2.1 装置选择第66-67页
        4.2.2 思路设计第67-68页
    4.3 试验设计第68-69页
        4.3.1 试验系统第68-69页
        4.3.2 试验人员第69页
        4.3.3 试验过程第69页
    4.4 车道偏离图像处理第69-78页
        4.4.1 应用OpenCV的图像处理方法概述第69-70页
        4.4.2 图像预处理第70-74页
        4.4.3 图像分割第74-77页
        4.4.4 距离计算第77-78页
    4.5 车道偏离规律分析第78-80页
    4.6 小结第80-81页
第5章 驾驶员疲劳状态监测与预警系统开发及试验验证第81-99页
    5.1 系统需求分析第81-84页
        5.1.1 硬件需求第82页
        5.1.2 软件需求第82-83页
        5.1.3 系统架构第83-84页
    5.2 软件设计第84-87页
    5.3 基于ARM板的系统开发第87-88页
    5.4 试验验证第88-92页
        5.4.1 预警阈值的确定第88-89页
        5.4.2 道路试验第89-91页
        5.4.3 测试结果分析第91-92页
    5.5 基于Android平台的系统开发第92-98页
        5.5.1 Android系统介绍第92-93页
        5.5.2 硬件设计第93-94页
        5.5.3 系统功能实现第94-96页
        5.5.4 系统界面的设计与实现第96-97页
        5.5.5 系统的运行第97-98页
    5.6 小结第98-99页
第6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99-103页
    6.1 全文总结第99-100页
    6.2 论文创新性第100-101页
    6.3 工作展望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1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11-113页
致谢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大规模GPS轨迹数据的活动链信息分析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车端关系试验台的列车相邻车端运动位姿模拟及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