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农村教育报道研究(1993-2013)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3-19页 |
0.1 研究背景和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0.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0.1.2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0.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0.3 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0.3.1 农村教育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0.3.2 《中国教育报》研究现状 | 第16页 |
0.4 研究方法与样本采集 | 第16-17页 |
0.4.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0.4.2 样本采集 | 第17页 |
0.5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0.6 研究创新点和研究难点 | 第18-19页 |
1 《中国教育报》农村教育报道阶段分析 | 第19-36页 |
1.1 《教师法》颁布阶段 | 第19-25页 |
1.1.1 报道篇幅 | 第24-25页 |
1.1.2 报道版面 | 第25页 |
1.1.3 报道区域 | 第25页 |
1.1.4 新闻来源 | 第25页 |
1.1.5 新闻体裁 | 第25页 |
1.2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阶段 | 第25-28页 |
1.2.1 报道篇幅 | 第27页 |
1.2.2 报道版面 | 第27页 |
1.2.3 报道区域 | 第27-28页 |
1.2.4 新闻来源 | 第28页 |
1.2.5 新闻体裁 | 第28页 |
1.3 西部地区“两基”攻坚阶段 | 第28-30页 |
1.3.1 报道篇幅 | 第29-30页 |
1.3.2 报道版面 | 第30页 |
1.3.3 报道区域 | 第30页 |
1.3.4 新闻来源 | 第30页 |
1.3.5 新闻体裁 | 第30页 |
1.4 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阶段 | 第30-36页 |
1.4.1 报道篇幅 | 第34页 |
1.4.2 报道版面 | 第34页 |
1.4.3 报道区域 | 第34-35页 |
1.4.4 新闻来源 | 第35页 |
1.4.5 报道体裁 | 第35-36页 |
2 《中国教育报》农村教育报道总体分析 | 第36-56页 |
2.1 报道篇幅 | 第36-37页 |
2.2 报道版面 | 第37页 |
2.3 报道区域 | 第37-38页 |
2.4 新闻来源 | 第38-39页 |
2.5 新闻体裁 | 第39-47页 |
2.5.1 消息 | 第40-42页 |
2.5.2 通讯 | 第42-44页 |
2.5.3 新闻评论 | 第44-47页 |
2.6 新闻主题 | 第47-56页 |
2.6.1“两基”相关问题 | 第47-49页 |
2.6.2 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相关问题 | 第49-51页 |
2.6.3 农村教师相关问题 | 第51-53页 |
2.6.4 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相关问题 | 第53-54页 |
2.6.5 其他问题 | 第54-56页 |
3 《中国教育报》农村教育报道的特点和变化 | 第56-60页 |
3.1 特点 | 第56-58页 |
3.1.1 报道及时且充分发挥上传下达作用 | 第56-57页 |
3.1.2 报道版面位置突出且保持较高关注程度 | 第57页 |
3.1.3 报道全面且重点突出 | 第57-58页 |
3.1.4 报道数量稳定且注重倾听各方声音 | 第58页 |
3.1.5 特别关注农村实用性技术性教育 | 第58页 |
3.2 变化 | 第58-60页 |
4 《中国教育报》农村教育报道的思考及建议 | 第60-62页 |
4.1 增强受众意识,反映群众声音 | 第60页 |
4.2 增多报道形式,加强深度报道 | 第60-61页 |
4.3 创新采编模式,活跃报刊版面 | 第61-62页 |
结束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