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区控矿构造特征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10-12页 |
1.2 选题意义及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3 研究区工作程度及研究历史 | 第12-15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依托项目及完成工作量 | 第16-18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8-44页 |
2.1 区域地层 | 第21-27页 |
2.2 区域构造 | 第27-28页 |
2.3 区域岩浆岩 | 第28-33页 |
2.3.1 大桦背岩体 | 第30-31页 |
2.3.2 沙德盖岩体 | 第31-32页 |
2.3.3 西沙德盖岩体 | 第32-33页 |
2.4 变质岩和变质作用 | 第33-37页 |
2.4.1 变质岩石类型 | 第33-36页 |
2.4.2 变质作用及变质相 | 第36-37页 |
2.5 区域构造演化发展史 | 第37-44页 |
第3章 构造变形特征 | 第44-80页 |
3.1 韧性剪切带 | 第44-52页 |
3.1.1 眼球状片麻岩 | 第46-49页 |
3.1.2 糜棱岩 | 第49-52页 |
3.2 褶皱 | 第52-59页 |
3.2.1 第一期褶皱 | 第53-55页 |
3.2.2 第二期褶皱 | 第55-57页 |
3.2.3 第三期褶皱 | 第57-59页 |
3.3 断层 | 第59-76页 |
3.3.1 成矿前断层 | 第60-63页 |
3.3.2 容矿断层 | 第63-67页 |
3.3.3 破矿断层 | 第67-76页 |
3.4 节理 | 第76-78页 |
3.5 线理 | 第78-80页 |
第4章 金矿脉特征及控矿构造特征 | 第80-90页 |
4.1 金矿脉特征 | 第81-87页 |
4.1.1 金矿脉产状及品位特征 | 第81-82页 |
4.1.2 金矿脉形成温压条件 | 第82-83页 |
4.1.3 金矿脉成矿年代 | 第83-87页 |
4.2 控矿构造特征 | 第87-90页 |
结论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4页 |
附录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