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2-18页 |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2. 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3. 选题的现实意义 | 第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点 | 第15-18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3. 创新点 | 第16-18页 |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第18-23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0页 |
1. 行政伦理 | 第18页 |
2. 公务员 | 第18-19页 |
3. 角色冲突 | 第19-20页 |
4. 伦理困境 | 第20页 |
(二)相关理论的概述 | 第20-23页 |
1. 角色冲突理论 | 第20-21页 |
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1页 |
3.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1页 |
4.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第21-23页 |
二、我国公务员的角色伦理定位 | 第23-28页 |
(一)“自然人”角色的伦理定位 | 第23页 |
(二)“社会人”角色的伦理定位 | 第23-24页 |
(三)“经济人”角色的伦理定位 | 第24页 |
(四)“公共人”角色的伦理定位 | 第24-28页 |
1.“代理人”角色的伦理定位 | 第25-26页 |
2.“服务人”角色的伦理定位 | 第26-28页 |
三、我国公务员角色冲突分析 | 第28-32页 |
(一) 角色之间的冲突 | 第28-30页 |
1.“公共人”与“经济人”角色之间的冲突:公利与私利的冲突 | 第28-29页 |
2.“公共人”与“社会人”角色之间的冲突:责任与义务、公权与私权的冲突 | 第29-30页 |
(二) 角色内部的冲突 | 第30-32页 |
1.“公共人”角色:官僚政治中责任的冲突 | 第30页 |
2.“公共人”角色:法律与上级权威的冲突 | 第30-31页 |
3.“公共人”角色:责任与道德的冲突 | 第31-32页 |
四、我国公务员角色伦理冲突的成因分析 | 第32-39页 |
(一)公务员角色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 第32-34页 |
1. 公务员角色的多重性 | 第32-33页 |
2. 公务员角色的复杂性 | 第33-34页 |
(二)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 第34-35页 |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 | 第34页 |
2. 传统封建思想文化中的糟粕与西方不良思想的入侵 | 第34-35页 |
(三)公共行政组织内部环境的影响 | 第35-37页 |
1. 行政组织的体制机制不完善 | 第35-36页 |
2. 行政组织伦理文化存在缺陷 | 第36-37页 |
(四)行政伦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37-38页 |
1. 行政伦理法律体系的不完整与配套措施的缺陷 | 第37页 |
2. 行政伦理相关法律法规的泛化与笼统化 | 第37页 |
3. 行政伦理相关法律法规中伦理道德价值原则不明显 | 第37-38页 |
(五)公务员自身角色认知出现偏差 | 第38-39页 |
五、发达国家解决公务员角色冲突的经验启示 | 第39-42页 |
(一)发达国家解决公务员角色冲突的经验 | 第39-40页 |
1. 美国的经验 | 第39页 |
2. 英国的经验 | 第39-40页 |
3. 日本的经验 | 第40页 |
(二)发达国家解决公务员角色冲突的启示 | 第40-42页 |
1. 完善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立法 | 第41页 |
2. 增强对公务员的行政伦理监督 | 第41页 |
3. 注重对公务员行政伦理培训 | 第41-42页 |
六、化解我国公务员角色冲突的对策建议 | 第42-54页 |
(一)化解我国公务员角色冲突的原则 | 第42-43页 |
1. 权责统一的原则 | 第42页 |
2. 公利至上,统筹兼顾的原则 | 第42-43页 |
3. 标本兼治的原则 | 第43页 |
(二)强化公务员角色主体意识与伦理道德观,突出“公共人”角色 | 第43-45页 |
1. 明确公务员“公共人”角色的责任意识 | 第43-44页 |
2. 明确公务员“公共人”角色的权力意识 | 第44页 |
3. 明确公务员“公共人”角色的服务意识 | 第44页 |
4. 端正公务员“公共人”角色的伦理道德观 | 第44-45页 |
(三)强化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培训 | 第45-47页 |
1. 设立公务员行政伦理培训学院,优化培训资源 | 第45页 |
2. 对公务员进行分层次、多方位的培训 | 第45-46页 |
3. 以培养公务员的高尚品质为首要培训目标 | 第46页 |
4. 避免培训方法的形式化,将道德寓于实践 | 第46-47页 |
(四)完善行政管理各项机制,抑制其他角色的不利影响 | 第47-50页 |
1. 引入公共角色考核机制 | 第47页 |
2. 实施道德奖惩机制 | 第47-48页 |
3. 健全公务员内外部行政伦理监督机制 | 第48-50页 |
(五)完善公务员行政伦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50-51页 |
1. 体现伦理道德价值原则,颁布公务员行政伦理道德规范与准则 | 第50页 |
2. 制定针对公务员行政伦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50-51页 |
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措施 | 第51页 |
(六)营造健康的行政伦理文化氛围 | 第51-52页 |
1. 注重人文精神在公共组织中的长期沉淀 | 第51-52页 |
2. 传承“民本”思想的精华,弘扬“公”字当先的特色行政伦理文化 | 第52页 |
(七)实现社会关注公务员合理诉求,公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性互动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