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4 研究区选定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借鉴 | 第20-23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0页 |
2.1.1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 第20页 |
2.1.2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 | 第20页 |
2.2 相关基础理论借鉴 | 第20-23页 |
2.2.1 土地产权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地租理论 | 第21页 |
2.2.3 土地发展权理论 | 第21页 |
2.2.4 博弈理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对象、收益分配主体的确定 | 第23-25页 |
3.1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对象的确定 | 第23页 |
3.2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主体的确定 | 第23-25页 |
3.2.1 国家层面的收益分配主体 | 第23-24页 |
3.2.2 集体层面的收益分配主体 | 第24页 |
3.2.3 个人层面的收益分配主体 | 第24-25页 |
第四章 基于博弈理论Shapley值法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分析 | 第25-31页 |
4.1 基于博弈论Shapley值法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模型构建 | 第25-28页 |
4.1.1 定义与变量设置 | 第25-27页 |
4.1.2 收益分配模型构建 | 第27页 |
4.1.3 数据获取 | 第27-28页 |
4.2 基于博弈理论Shapley值法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 | 第28-31页 |
4.2.1 收益分配结果测算 | 第28-30页 |
4.2.2 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第五章 基于发展权理论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分析 | 第31-39页 |
5.1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形成 | 第31页 |
5.2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思路 | 第31-32页 |
5.3 基于发展权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模型构建 | 第32-35页 |
5.3.1 定义与变量设置 | 第32页 |
5.3.2 收益分配模型构建 | 第32-33页 |
5.3.3 数据获取 | 第33-35页 |
5.4 基于发展权理论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 | 第35-39页 |
5.4.1 收益分配结果测算 | 第35-37页 |
5.4.2 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第六章 研究区收益分配办法及收益分配主体满意度分析 | 第39-44页 |
6.1 研究区收益分配办法 | 第39-40页 |
6.1.1 海城市收益分配现状 | 第39页 |
6.1.2 九台区收益分配现状 | 第39-40页 |
6.1.3 安达市收益分配现状 | 第40页 |
6.2 收益分配主体满意度分析 | 第40-42页 |
6.2.1 问卷设计及调查方式 | 第40页 |
6.2.2 收益分配主体满意度分析 | 第40-4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七章 理论与实践的收益分配结果对比分析 | 第44-46页 |
7.1 理论结果与实践结果对比分析 | 第44-45页 |
7.2 确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比例 | 第45-46页 |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46-47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46页 |
8.2 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