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图表清单 | 第10-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6页 |
| ·广东电网光通信传输系统评测体系研究的背景 | 第13页 |
| ·广东电网光通信传输系统评测体系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电网光通信传输系统评测需求及主要内容 | 第14页 |
| ·广东电网光通信传输系统评测体系研究的目的 | 第14-15页 |
| ·论文的结构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光通信传输系统基础概念 | 第16-36页 |
| ·光同步数字传输网(SDH/SONET网)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 第16-30页 |
| ·光同步数字传输网概述 | 第16-18页 |
| ·速率与帧结构 | 第18-19页 |
| ·同步复用和映射方法 | 第19-22页 |
| ·SDH网络结构和自愈网 | 第22-25页 |
| ·光接口的类型和种类 | 第25-28页 |
| ·传输性能 | 第28-30页 |
| ·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应用 | 第30-35页 |
| ·多业务传送平台的基本概念 | 第30-31页 |
| ·多业务传送节点的基本概念 | 第31页 |
| ·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基础 | 第31-34页 |
| ·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应用总结 | 第34-35页 |
| ·评测体系的基本理论和评测的基本方法 | 第35页 |
| ·评测体系的基本概念 | 第35页 |
| ·评测的基本方法 | 第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光通信传输系统评测体系概要 | 第36-43页 |
| ·仪表器材及环境的管理要求 | 第36-37页 |
| ·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 第37页 |
| ·评测工作的主要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 | 第37-38页 |
| ·评测工作与电力通信网需求的结合 | 第37-38页 |
| ·评测工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 第38页 |
| ·评测的具体工作流程 | 第38-39页 |
| ·广东电网光通信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 | 第39-41页 |
| ·广东电网光通信传输系统概况 | 第39页 |
| ·广东电网光通信传输系统承载业务及其传输方式 | 第39-41页 |
| ·广东电网光通信传输系统评测体系的构建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广东电网光通信传输系统评测的主要内容和指标 | 第43-60页 |
| ·光通信传输系统硬件部分评测内容及指标 | 第43-51页 |
| ·设备业务槽位数量 | 第43页 |
| ·设备交叉能力 | 第43-44页 |
| ·设备板卡保护能力 | 第44页 |
| ·通道保护倒换能力 | 第44-45页 |
| ·长时间业务中断自我恢复能力 | 第45页 |
| ·第三方通信能力 | 第45页 |
| ·设备正常运行电压波动范围 | 第45页 |
| ·电接口性能测试 | 第45页 |
| ·光接口性能测试 | 第45-49页 |
| ·以太网性能测试 | 第49-50页 |
| ·端口、板卡通用性要求 | 第50页 |
| ·2M光接口能力 | 第50页 |
| ·设备外观 | 第50-51页 |
| ·光通信传输系统软件部分评测内容及指标 | 第51-59页 |
| ·告警功能测试 | 第51-54页 |
| ·网管配置功能测试,网元管理数量 | 第54-56页 |
| ·网管监控功能测试 | 第56-57页 |
| ·网管数据库管理功能测试 | 第57-58页 |
| ·网管监控后台系统性能分析测试及打印管理 | 第58-59页 |
| ·系统自诊断及恢复 | 第59页 |
| ·激光器可控功能测试 | 第59页 |
| ·支路卡DCC通道测试 | 第59页 |
| ·通道自动解环测试 | 第59页 |
| ·光放大器及色散补偿单元监控能力测试 | 第59页 |
| ·北向接口功能测试 | 第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广东电网光通信传输系统评测的方法和结果分析 | 第60-98页 |
| ·主用仪表使用方法简介 | 第60-71页 |
| ·SDH测试仪表的基本使用方法 | 第60-67页 |
| ·以太网测试仪表的基本使用方法 | 第67-71页 |
| ·光通信传输系统硬件部分评测方法和结果分析 | 第71-90页 |
| ·业务安全性指标评测部分 | 第72-88页 |
| ·辅助处理缺陷故障指标评测部分 | 第88页 |
| ·设备可扩展性及兼容性指标评测部分 | 第88-90页 |
| ·其他标准化指标 | 第90页 |
| ·光通信传输系统软件部分评测方法和结果分析 | 第90-96页 |
| ·业务安全性指标评测部分 | 第90-91页 |
| ·辅助处理缺陷故障指标评测部分 | 第91-95页 |
| ·设备可扩展性及兼容性指标评测部分 | 第95-96页 |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 结论 | 第98-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01页 |
| 附录 | 第101-104页 |
| 致谢 | 第104-105页 |
| 附件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