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基于CAN总线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电动汽车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3-15页
        1.2.1 电动汽车概述第13页
        1.2.2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概况第13-15页
    1.3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1 电池管理系统概述第15-16页
        1.3.2 电池管理系统国内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3 电池管理系统国外研究现状第18页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思路第18-20页
    1.5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二章 动力电池能量管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第21-30页
    2.1 电动汽车电动系统及动力电池系统介绍第21-24页
        2.1.1 电动汽车电动系统的结构与电气构架第21-22页
        2.1.2 动力电池系统硬件方案第22-24页
    2.2 CAN总线介绍第24-26页
        2.2.1 CAN总线技术介绍第24-25页
        2.2.2 电动汽车电动系统CAN网络构架第25-26页
    2.3 动力电池能量管理系统原理第26-28页
    2.4 动力电池能量管理系统设计的功能要求第28页
    2.5 动力电池能量管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第28-29页
    2.6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动力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硬件设计第30-41页
    3.1 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硬件主板设计第30-35页
        3.1.1 系统框架及概要第30-32页
        3.1.2 电气接口与CAN通讯接口第32-35页
    3.2 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硬件从板设计第35-38页
        3.2.1 系统框架及概要第35-36页
        3.2.2 处理器与芯片及供电电源第36-37页
        3.2.3 接口定义与CAN通讯第37-38页
    3.3 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硬件高压板设计第38-40页
        3.3.1 系统功能第38页
        3.3.2 电气接口与CAN通讯第38-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动力电池能量管理及安全防护第41-66页
    4.1 高压上下电技术第41-49页
        4.1.1 各控制节点的高压上下电响应原则第42-45页
        4.1.2 正常高压上电时序第45-46页
        4.1.3 正常高压下电时序第46-48页
        4.1.4 紧急高压下电时序第48-49页
    4.2 预充电设计第49-52页
        4.2.1 预充电原理及预充电模型第49-51页
        4.2.2 预充电电阻的选型第51-52页
    4.3 BMS故障阀值表第52-56页
        4.3.1 故障等级定义第53-54页
        4.3.2 故障阀值表设计第54-56页
    4.4 BMS状态跳转图第56-58页
    4.5 动力电池系统充电流程设计第58-62页
        4.5.1 快充流程设计第59-60页
        4.5.2 慢充流程设计第60-62页
    4.6 HVIL设计第62-64页
        4.6.1 HVIL回路设计的要求第62页
        4.6.2 HVIL回路的结构方案设计第62-64页
    4.7 绝缘检测设计第64-65页
    4.8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基于Stateflow的电池能量管理系统CAN信号仿真研究第66-87页
    5.1 Stateflow状态机建模仿真介绍第66-67页
        5.1.1 有限状态机原理第66页
        5.1.2 stateflow状态机与simulink工具箱建模仿真第66-67页
    5.2 高压上下电仿真分析第67-74页
        5.2.1 正常高压上电仿真分析第67-70页
        5.2.2 正常高压下电仿真分析第70-71页
        5.2.3 紧急高压下电仿真分析第71-74页
    5.3 BMS状态跳转仿真第74-79页
        5.3.1 建立BMS状态跳转仿真模型第74-76页
        5.3.2 BMS状态跳转仿真分析第76-79页
    5.4 预充电仿真分析第79-81页
    5.5 充电仿真第81-84页
        5.5.1 慢充仿真分析第81-82页
        5.5.2 快充仿真分析第82-84页
    5.6 故障仿真分析第84-86页
        5.6.1 整车绝缘故障上电仿真分析第84-85页
        5.6.2 HVIL回路故障下电仿真分析第85-86页
    5.7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六章 实车验证与分析第87-101页
    6.1 数据采集工具CAN Logger第87-89页
        6.1.1 硬件连接与使用设置第87-89页
        6.1.2 数据记录与提取第89页
    6.2 数据分析软件CANape第89-90页
    6.3 系统功能性实验分析第90-98页
        6.3.1 正常高压上电试验分析第90-92页
        6.3.2 正常高压下电试验分析第92-93页
        6.3.3 紧急下电(绝缘故障下电)试验分析第93-95页
        6.3.4 快充过程试验分析第95-97页
        6.3.5 慢充过程试验分析第97-98页
    6.4 系统稳定性实验分析第98-100页
    6.5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总结与展望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8-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附件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raves病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效应性T细胞增殖及免疫活性的影响
下一篇:乌龙丹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