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理论论文--线路振动论文

地铁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振动特性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常用减振降噪措施第10-16页
        1.2.1 振源控制第10-12页
        1.2.2 传播途径控制第12-15页
        1.2.3 受振对象被动隔振第15-16页
    1.3 浮置板轨道结构的隔振原理第16页
    1.4 浮置板轨道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0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18-20页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系统三维建模及模态分析第21-34页
    2.1 模态分析原理与方法第21-22页
    2.2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基本参数第22页
    2.3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的模态分析过程第22-25页
        2.3.1 浮置板轨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2-24页
        2.3.2 加载与求解第24-25页
        2.3.3 仿真结果第25页
    2.4 轨道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型第25-27页
    2.5 轨道系统参数变化对模态的影响分析第27-33页
        2.5.1 扣件刚度的影响第27-28页
        2.5.2 钢弹簧刚度的影响第28-29页
        2.5.3 钢弹簧支承间距的影响第29-30页
        2.5.4 浮置板密度的影响第30-31页
        2.5.5 浮置板厚度的影响第31-32页
        2.5.6 浮置板长度的影响第32-33页
    2.6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车辆-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垂向动力分析模型第34-43页
    3.1 轮轨系统动力学模型介绍第34-36页
    3.2 车辆-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36-37页
        3.2.1 车辆模型的建立第36页
        3.2.2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模型的建立第36-37页
        3.2.3 轮轨耦合第37页
    3.3 车辆-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参数选取第37-38页
        3.3.1 车辆参数第37-38页
        3.3.2 轮轨接触第38页
    3.4 轨道不平顺第38-41页
        3.4.1 轨道不平顺的种类第38-39页
        3.4.2 轨道不平顺谱第39-40页
        3.4.3 轨道不平顺时域样本第40-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瞬态动力分析第43-64页
    4.1 瞬态动力学分析原理第43页
    4.2 瞬态动力分析的关键技术细节第43-44页
        4.2.1 瞬态动力分析积分时间步长的选取原则第43-44页
        4.2.2 初始条件的建立第44页
        4.2.3 求解控制与选项第44页
    4.3 瞬态分析的ANSYS实现流程第44-45页
    4.4 参数变化对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动力特性的影响第45-62页
        4.4.1 扣件刚度的影响第47-49页
        4.4.2 扣件阻尼的影响第49-51页
        4.4.3 钢弹簧刚度的影响第51-53页
        4.4.4 钢弹簧阻尼的影响第53-56页
        4.4.5 钢弹簧间距的影响第56-58页
        4.4.6 浮置板密度的影响第58-60页
        4.4.7 行车速度的影响第60-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支承失效对轨道系统动力性能的影响第64-72页
    5.1 扣件支承失效对轨道系统动力性能的影响第64-68页
    5.2 钢弹簧支承失效对轨道系统动力性能的影响第68-70页
    5.3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6.1 结论第72-73页
    6.2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致谢第78-7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朝鲜使臣所见清前期满族习俗
下一篇:视频码流特征提取与质量分析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