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建筑设计研究之几何形体与建筑环境的关系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 论文内容与思路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课题研究的创新性 | 第12-13页 |
第2章 贝聿铭设计风格产生的背景 | 第13-20页 |
2.1 贝聿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 第13-15页 |
2.2 西方设计及文化对贝聿铭的影响 | 第15-20页 |
第3章 贝聿铭建筑的几何形体研究 | 第20-29页 |
3.1 建筑形体的几何构成 | 第21-26页 |
3.1.1 三角形 | 第21-24页 |
3.1.2 矩形 | 第24-25页 |
3.1.3 圆形 | 第25-26页 |
3.2 几何元素的形体组合 | 第26-29页 |
第4章 建筑立面及建筑空间的构成元素 | 第29-44页 |
4.1 建筑立面的构成元素 | 第29-35页 |
4.1.1 混凝土 | 第30-32页 |
4.1.2 玻璃 | 第32-33页 |
4.1.3 石材 | 第33-35页 |
4.2 建筑空间的构成元素 | 第35-43页 |
4.2.1 中庭 | 第35-38页 |
4.2.2 天桥 | 第38-39页 |
4.2.3 螺旋楼梯 | 第39-40页 |
4.2.4 造景 | 第40-41页 |
4.2.5 雕塑等艺术作品 | 第41-43页 |
4.3 光线的运用 | 第43-44页 |
第5章 融合环境因素的建筑几何形体实例分析 | 第44-55页 |
5.1 建筑与自然环境 | 第44-48页 |
5.1.1 美国大气研究中心 | 第44-46页 |
5.1.2 美秀美术馆 | 第46-47页 |
5.1.3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 第47-48页 |
5.2 建筑与历史文化环境 | 第48-55页 |
5.2.1 国家美术馆东馆 | 第49-50页 |
5.2.2 卢浮宫 | 第50-51页 |
5.2.3 苏州博物馆 | 第51-53页 |
5.2.4 路思义教堂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