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完全贸易模型的国际经济关联实证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论文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完全贸易与国际经济关联基本理论 | 第18-26页 |
2.1 完全贸易的含义 | 第18-19页 |
2.2 传统贸易问题理论 | 第19-20页 |
2.3 国际经济关联理论 | 第20-25页 |
2.3.1 贸易引力模型 | 第20-22页 |
2.3.2 GTAP模型 | 第22-24页 |
2.3.3 国际贸易网络模型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完全贸易模型的建立与国际经济关联分析 | 第26-37页 |
3.1 完全贸易模型的构建 | 第26-30页 |
3.1.1 完全贸易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3.1.2 完全贸易模型构建的表式 | 第28-29页 |
3.1.3 内部平衡关系的验证 | 第29-30页 |
3.2 完全贸易模型矩阵分析 | 第30-34页 |
3.2.1 直接贸易系数与直接贸易系数矩阵 | 第30-32页 |
3.2.2 完全贸易系数与完全贸易系数矩阵 | 第32-33页 |
3.2.3 列昂惕夫逆矩阵 | 第33-34页 |
3.3 国际经济关联度分析 | 第34-35页 |
3.3.1 贸易感应度和贸易感应度系数 | 第34-35页 |
3.3.2 贸易影响力和贸易影响力系数 | 第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基于完全贸易模型的国际经济关联度实证研究 | 第37-48页 |
4.1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 第37-38页 |
4.1.1 数据来源 | 第37页 |
4.1.2 数据处理 | 第37-38页 |
4.2 直接贸易系数与完全贸易系数的分析与对比 | 第38-41页 |
4.2.1 直接贸易系数分析 | 第38-39页 |
4.2.2 完全贸易系数分析 | 第39-41页 |
4.3 国际经济关联度实证研究 | 第41-47页 |
4.3.1 贸易感应度系数分析 | 第41-44页 |
4.3.2 贸易影响力系数分析 | 第44-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世界主要国家国际经济关联分析 | 第48-61页 |
5.1 中国与主要贸易国的完全贸易分析 | 第48-53页 |
5.1.1 中国总需求增加对其他贸易国影响 | 第48-51页 |
5.1.2 各国对中国完全贸易的依赖性研究 | 第51-52页 |
5.1.3 中国与各地域国家的完全贸易关系 | 第52-53页 |
5.2 美国与主要贸易国的完全贸易分析 | 第53-56页 |
5.2.1 美国总需求增加对其他贸易国影响 | 第53-55页 |
5.2.2 各国对美国完全贸易的依赖性研究 | 第55-56页 |
5.2.3 美国与各地域国家的完全贸易关系 | 第56页 |
5.3 欧盟与主要贸易国的完全贸易分析 | 第56-60页 |
5.3.1 欧盟总需求增加对其他贸易国影响 | 第57-58页 |
5.3.2 各国对欧盟完全贸易的依赖性研究 | 第58-59页 |
5.3.3 欧盟与各地域国家的完全贸易关系 | 第59-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第61-63页 |
6.1 研究成果 | 第61页 |
6.2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