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菌藻共生与生物强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机理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4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22页
        1.2.1 菌藻共生技术第15-18页
        1.2.2 生物强化技术第18-22页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2-23页
        1.3.1 课题来源第22页
        1.3.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2-23页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第23-25页
        1.4.1 主要内容第23页
        1.4.2 技术路线第23-24页
        1.4.3 创新点第24-25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5-38页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5-26页
    2.2 实验用藻种和培养条件第26-27页
    2.3 实验用菌源及培养方法第27-31页
    2.4 废水来源第31-32页
    2.5 指标测定方法和分析方法第32-36页
        2.5.1 水质指标的测定方法第32页
        2.5.2 微藻生长指标的测定第32-33页
        2.5.3 其他指标第33页
        2.5.4 分析方法第33-36页
    2.6 实验设计第36-38页
        2.6.1 加藻对原始水体的影响探究实验第36页
        2.6.2 有效菌的筛选与分离第36-37页
        2.6.3 促生菌的筛选第37页
        2.6.4 人工构建菌藻共生体系净化废水实验设计第37-38页
第三章 促生菌的筛选第38-54页
    3.1 加藻对原始水体中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第38-40页
    3.2 加藻对原始水体中菌群结构的影响第40-48页
        3.2.1 细菌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分析第40-43页
        3.2.2 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第43-46页
        3.2.3 群落组成主成分分析第46-48页
    3.3 促生菌的筛选第48-53页
        3.3.1 外购菌的培养第48-49页
        3.3.2 优势菌的筛选第49-51页
        3.3.3 促生菌的筛选第51-53页
    3.4 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藻菌共培养系统净化废水的效果初探第54-65页
    4.1 不同条件下对废水中COD、N、P的去除的影响第54-58页
        4.1.1 不同菌藻组合对废水中COD、N、P去除的影响第54-55页
        4.1.2 光强对废水中COD、N、P的去除的影响第55-58页
    4.2 藻菌共培养机理分析—耗氧速率角度第58-60页
    4.3 藻菌共培养机理分析—植物激素IAA角度第60-62页
    4.4 藻菌共培养机理分析—氮元素含量角度第62-64页
    4.5 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菌藻共培养系统净化废水时对藻细胞代谢组的影响第65-75页
    5.1 代谢组分析——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角度第65-73页
    5.2 代谢组分析——植物次生代谢物角度第73-74页
    5.3 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6.1. 结论第75-76页
    6.2.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5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第85-86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生境下影响甘蓝型油菜收获指数的相关产量性状基因定位
下一篇:无水砂卵石土体工程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