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引言 | 第13-17页 |
一、相关概念解析 | 第17-20页 |
(一) “先行先试”的解析 | 第17-18页 |
1. “先行先试”一词的由来 | 第17页 |
2. “先行先试”的含义 | 第17-18页 |
3. “先行先试”的特征 | 第18页 |
(二) 司法回应政策的解析 | 第18-20页 |
1. 司法 | 第18-19页 |
2. 司法回应政策 | 第19-20页 |
二、司法回应政策的实证分析 | 第20-28页 |
(一) 司法回应政策的基本理念 | 第20-21页 |
1. 贯彻政策理念 | 第20页 |
2. 协助政策落实理念 | 第20-21页 |
3. 全面实施改革政策理念 | 第21页 |
4. 全力保障发展大局理念 | 第21页 |
(二) 司法回应政策的基本模式 | 第21-28页 |
1. 作为准法源适用模式 | 第21-22页 |
2. 转化为司法解释模式 | 第22-24页 |
3. 转化为司法性文件模式 | 第24-27页 |
4. 转化为个案裁判考量因素模式 | 第27-28页 |
三、司法回应“先行先试”政策的理论解析 | 第28-35页 |
(一) 司法回应“先行先试”政策的必然性与正当性 | 第28-30页 |
1. 法律自身的局限性要求司法对“先行先试”政策做出回应 | 第28页 |
2. 司法回应“先行先试”政策是对传统的延续 | 第28-29页 |
3. 促进改革的法治化,保障改革的顺利运行的要求 | 第29页 |
4. 符合司法职能转型的潮流 | 第29-30页 |
(二) 司法回应“先行先试”政策的价值 | 第30-32页 |
1. 司法回应“先行先试”政策体现了秩序的价值 | 第30页 |
2. 司法回应“先行先试”政策体现了效率的价值 | 第30-31页 |
3. 司法回应“先行先试”政策体现了正义的价值 | 第31页 |
4. 司法回应“先行先试”政策体现了自由的价值 | 第31-32页 |
(三) 司法回应“先行先试”政策的局限性 | 第32-35页 |
1. 司法对“先行先试”政策的回应滋生司法万能主义倾向 | 第32页 |
2. 司法对“先行先试”政策的回应导致地方保护主义 | 第32-33页 |
3. 司法对“先行先试”政策的回应导致政策的固有缺陷被扩大 | 第33-34页 |
4. 司法对“先行先试”政策的回应影响司法的统一性与权威性 | 第34-35页 |
四、司法回应“先行先试”政策的理性构建 | 第35-46页 |
(一) 司法回应“先行先试”政策的基本原则 | 第35-37页 |
1. 法律主导原则 | 第35-36页 |
2. 政策辅助原则 | 第36页 |
3. 区分政策效力层级针对性回应原则 | 第36-37页 |
(二) 司法回应“先行先试”政策的程序和标准设置 | 第37-40页 |
1. 判决书明确化和规范化 | 第37-38页 |
2. 确保司法活动的独立性 | 第38-39页 |
3. 加大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力度 | 第39页 |
4. 积极整合解决纠纷的社会资源 | 第39-40页 |
(三) 个案回应“先行先试”政策遵循指导性案例制度 | 第40-46页 |
1. 个案回应“先行先试”政策遵循指导性案例制度的必要性 | 第40-42页 |
2. 个案回应“先行先试”政策遵循指导性案例制度的可行性 | 第42-44页 |
3. 个案回应“先行先试”政策遵循指导性案例制度的途径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参考政策 | 第49-50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2-53页 |
承诺书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