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昆虫学论文--昆虫分类学论文

河北省大蕈甲科的调查及分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9-14页
    1.1 河北省自然地理概况第9-10页
        1.1.1 地貌类型第9页
        1.1.2 气候条件第9页
        1.1.3 生物资源第9-10页
    1.2 大蕈甲科的介绍第10-11页
        1.2.1 大蕈甲的分类地位第10页
        1.2.2 大蕈甲的研究进展第10-11页
    1.3 生物学和经济意义第11-12页
        1.3.1 生物学特性第11页
        1.3.2 生活史第11-12页
        1.3.3 经济意义第12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4页
2 研究材料和方法第14-16页
    2.1 研究材料第14页
        2.1.1 标本来源第14页
        2.1.2 文献来源第14页
        2.1.3 标本采集第14页
    2.2 研究方法第14-16页
        2.2.1 鉴定与描述第14-15页
        2.2.2 外生殖器解剖第15页
        2.2.3 扫描电镜观察第15页
        2.2.4 地理分布第15-16页
3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16-39页
    3.1 河北省大蕈甲分类检索表第16-17页
    3.2 河北省大蕈甲名录、文献引证、特征描述及特征图第17-30页
        3.2.1 凹黄窄蕈甲Dacne japonica Crotch,1873 (图 4)第17页
        3.2.2 二纹窄蕈甲Dacne picta Crotch, 1873 河北省新纪录(图 5)第17-19页
        3.2.3 北方艾蕈甲Episcapha (Psiloscapha )morawitzi (Solsky,1871) 河北省新纪录(图 6)第19-20页
        3.2.4 月斑沟蕈甲Aulacochilus luniferus (Guérin-Méneville,1841) (图 7)第20-22页
        3.2.5 波鲁莫蕈甲Megalodacne bellula Lewis,1883 河北省新纪录(图 8)第22-23页
        3.2.6 血红恩蕈甲台湾亚种Encaustes cruenta formosana Ch?j?,1964 河北省新纪录(图9)第23-24页
        3.2.7 西伯沟蕈甲Aulacochilus sibiricus Reitter,1879 河北省新纪录(图 10)第24-26页
        3.2.8 黄带艾蕈甲Episcapha (Episcapha) flavofasciata (Reitter,1879) 河北省新纪录(图11)第26-27页
        3.2.9 阿里新蕈甲Neotriplax arisana Miwa,1929 河北省新纪录(图 12)第27-29页
        3.2.10 瘦伯矮蕈甲Tritoma sobrina (Lewis, 1909)中国新纪录(图 13)第29-30页
    3.3 地理分布第30-32页
    3.4 瘦伯矮蕈甲Tritoma sobrina (Lewis, 1909)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第32-33页
    3.5 有害大蕈甲发音结构的研究第33-37页
        3.5.1 头顶音锉和前胸脊状结构发音结构第34-35页
        3.5.2 鞘翅锉斑-腹部锉斑发音结构第35-36页
        3.5.3 鞘翅上锉斑-后翅上的锉斑结构摩擦发音结构第36-37页
    3.6 有害大蕈甲的防治策略第37-39页
        3.6.1 农业防治第37页
        3.6.2 物理防治第37-38页
        3.6.3 化学防治第38页
        3.6.4 生物防治第38-39页
4 讨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附录 中国大蕈甲名录(保密)第43-8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4-85页
作者简介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徐静蕾电影的女性意识研究
下一篇: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高维不平衡数据分类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