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2.1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相关概念 | 第18-21页 |
2.1.1 城市生活垃圾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城市生活垃圾的来源及分类 | 第18-19页 |
2.1.3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 | 第19页 |
2.1.4 垃圾处理方法概述 | 第19-21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1-22页 |
2.2.2 外部性理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现状和调查分析 | 第24-38页 |
3.1 实施现状 | 第24-29页 |
3.1.1 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现状 | 第24-25页 |
3.1.2 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概况 | 第25-29页 |
3.2 西安市垃圾分类政策执行现状的调查分析 | 第29-35页 |
3.2.1 样本情况 | 第29-31页 |
3.2.2 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31-35页 |
3.3 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3.3.1 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不足 | 第36页 |
3.3.2 各地区之间政策的执行效果差异大 | 第36-37页 |
3.3.3 市民对政策的认同度不高 | 第37页 |
3.3.4 倡导性政策执行效力递减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38-48页 |
4.1 政策执行的环境因素 | 第38-40页 |
4.1.1 经济环境 | 第38-39页 |
4.1.2 政治环境 | 第39-40页 |
4.1.3 社会文化环境 | 第40页 |
4.1.4 自然环境 | 第40页 |
4.2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的主体因素 | 第40-43页 |
4.2.1 执行主体的机构 | 第41页 |
4.2.2 政策主体之间缺乏合作 | 第41-42页 |
4.2.3 政策主体的利益倾向 | 第42页 |
4.2.4 政策执行者的能力和素质 | 第42-43页 |
4.2.5 政策执行过程缺乏监督 | 第43页 |
4.3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的客体因素 | 第43-46页 |
4.3.1 目标群体的环保意识淡薄 | 第44页 |
4.3.2 公众对政策的认同度不高 | 第44-45页 |
4.3.3 目标群体长期形成的习惯难改 | 第45页 |
4.3.4 缺乏激励机制,目标群体动力不足 | 第45-46页 |
4.4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本身的因素 | 第46-48页 |
4.4.1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缺乏配套政策 | 第46-47页 |
4.4.2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内容有待于完善 | 第47-48页 |
第五章 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的改进对策 | 第48-56页 |
5.1 改善政策执行的环境 | 第48-49页 |
5.1.1 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 | 第48-49页 |
5.1.2 提高技术创新 | 第49页 |
5.2 提高政策主体的执行力 | 第49-51页 |
5.2.1 加强监督机制 | 第49-50页 |
5.2.2 促进政策主体之间的合作 | 第50页 |
5.2.3 提高政策执行者的能力与素质 | 第50-51页 |
5.3 提高政策目标群体对垃圾分类政策的认同和支持 | 第51-54页 |
5.3.1 加强理念宣传 | 第51-52页 |
5.3.2 培养垃圾分类的习惯 | 第52-53页 |
5.3.3 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 | 第53-54页 |
5.4 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 | 第54-56页 |
5.4.1 完善法律政策的内容 | 第54-55页 |
5.4.2 出台专项立法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