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2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 | 第19-39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9页 |
2.2 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 第19-23页 |
2.2.1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9-23页 |
2.2.2 场地湿陷性评价 | 第23页 |
2.3 强夯地基处理试验 | 第23-38页 |
2.3.1 强夯处理的技术及经济论证 | 第23-24页 |
2.3.2 强夯地基处理试验 | 第24-26页 |
2.3.3 强夯处理效果试验检测 | 第26-36页 |
2.3.4 强夯处理加固深度的讨论与计算 | 第36-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3 超长钻孔灌注桩试验 | 第39-57页 |
3.1 桩基工程概况 | 第39-40页 |
3.2 超长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检测 | 第40-49页 |
3.2.1 成孔质量检测 | 第40-42页 |
3.2.2 桩身完整性检测 | 第42-49页 |
3.3 竖向承载力试验 | 第49-56页 |
3.3.1 试验目的、方法 | 第50-51页 |
3.3.2 竖向极限承载力确定方法 | 第51页 |
3.3.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1-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4 超长灌注单桩承载性状的数值分析 | 第57-77页 |
4.1 有限元法简介 | 第57-58页 |
4.2 模型的建立 | 第58-61页 |
4.2.1 单元的选择与建立 | 第58-59页 |
4.2.2 初始应力场的建立 | 第59页 |
4.2.3 桩—土本构模型的选择 | 第59-60页 |
4.2.4 模型边界条件 | 第60页 |
4.2.5 基本假定及模型参数选取 | 第60-61页 |
4.3 单桩竖向承载性能分析 | 第61-65页 |
4.3.1 数值模拟与实测对比分析 | 第62-63页 |
4.3.2 单桩荷载传递特性分析 | 第63-65页 |
4.4 单桩竖向承载性能影响因素的有限元分析 | 第65-70页 |
4.4.1 荷载-沉降规律分析 | 第65-67页 |
4.4.2 桩身轴力传递性状分析 | 第67-70页 |
4.5 超长灌注桩单桩优化设计 | 第70-75页 |
4.5.1 超长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第70-71页 |
4.5.2 超长灌注桩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71-72页 |
4.5.3 有限元模拟单桩优化设计 | 第72-75页 |
4.5.4 优化设计建议 | 第7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77-79页 |
5.1 结论 | 第77页 |
5.2 建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7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