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前言 | 第7-10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7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7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7-8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2 VI设计与视觉识别系统概述 | 第10-14页 |
2.1 VI设计概述 | 第10-11页 |
2.2 平面设计与视觉识别系统 | 第11页 |
2.3 辅助图形概述 | 第11-12页 |
2.3.1 辅助图形概念综述 | 第11页 |
2.3.2 辅助图形在视觉识别系统中的定位及功能 | 第11-12页 |
2.4 奥运会视觉形象中的辅助图形 | 第12-14页 |
3 奥运会辅助图形的发展趋势 | 第14-17页 |
3.1 奥运会辅助图形设计发展趋势 | 第14-16页 |
3.2 奥运会辅助图形的图形与色彩 | 第16-17页 |
3.2.1 辅助图形设计中图形运用趋势 | 第16页 |
3.2.2 辅助图形色彩的运用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4 奥运会辅助图形的设计与应用 | 第17-24页 |
4.1 奥运会视觉形象的设计类型 | 第17-18页 |
4.2 奥运会品牌标志与其辅助图形的关系 | 第18-19页 |
4.3 奥运会视觉识别系统应用的意义 | 第19-20页 |
4.4 奥运会辅助图形的应用方式 | 第20-24页 |
4.4.1 奥运会辅助图形应用方式回顾 | 第20-22页 |
4.4.2 奥运会辅助图形的应用范畴 | 第22页 |
4.4.3 辅助图形应用方式多样性对设计带来的影响 | 第22-24页 |
5 设计实践——以2040上海奥运会视觉形象设计为例 | 第24-30页 |
5.1 设计需求概述 | 第24页 |
5.2 设计理念概述 | 第24-26页 |
5.3 设计要素说明 | 第26-28页 |
5.3.1 设计方式 | 第26页 |
5.3.2 造型设计 | 第26-27页 |
5.3.3 色彩搭配 | 第27-28页 |
5.4 设计应用展示 | 第28-30页 |
6 结论 | 第30-32页 |
6.1 奥运会视觉形象设计与效果建议准则 | 第30页 |
6.2 项目实践中的发现与反思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个人简历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