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

异化与复归:人的异化与教育救赎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第一节 问题源起与选题缘由第13-16页
        一、问题源起第13-14页
        二、选题缘由第14-16页
    第二节 文献述与评第16-19页
        一、研究现状第16-18页
        二、研究综评第18-19页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第19-20页
        一、理论意义第20页
        二、实践意义第20页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第20-22页
        一、文献法第20-21页
        二、比较法第21-22页
第二章 界说与梳理--教育异化与人的异化的核心概念第22-38页
    第一节 异化概念界说与梳理第22-25页
        一、异化概念的界说第22-23页
        二、异化研究的梳理第23-25页
    第二节 教育异化与人的异化的界定第25-28页
        一、教育异化的概说第25-26页
        二、人的异化的特征第26-28页
    第三节 教育异化的辨析第28-32页
        一、教育异化根源性第28-29页
        二、教育异化合理性第29页
        三、教育异化层次性第29-31页
        四、教育异化循环性第31-32页
    第四节 教育与人关系的演变第32-38页
        一、回望远古:教育与人的同一第32-33页
        二、观照现今:教育对人的异化第33-34页
        三、展望未来:教育向人的回归第34-36页
        四、教育分化---异化---美化第36-38页
第三章 阐述与探析--教育异化与人的异化表征与根源第38-51页
    第一节 教育异化与人的异化形态表征第38-43页
        一、应试观念支配下的教育与学生第38-40页
        二、数字技术武装下的教师与学生第40-41页
        三、片面功利统御下的教育与学生第41页
        四、缺失学生自我与自我认同的教育第41-42页
        五、师生主体被抽绎与对象化的教育第42-43页
    第二节 教师主体的根源第43-51页
        一、文化观念的落后第44-45页
        二、心理体验的缺失第45-46页
        三、理性视阈的狭隘第46-48页
        四、教育概念认识的偏离第48-49页
        五、教育活动实践的不当第49页
        六、教育结果评价的单一第49-51页
第四章 求索与探寻--教育回归人性与本真第51-76页
    第一节 关注人与人性--教育塑造灵肉一体、身心完整的生命第51-57页
        一、认识人教育活动的伊始第51-53页
        二、教育健全人完整的生命第53-55页
        三、教育催化人的内外合一第55-57页
    第二节 成全人与人性--教师践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教育第57-65页
        一、教育复归学生生活第57-60页
        二、教育使学生成自己第60-62页
        三、教育了悟学生本心第62-64页
        四、教育顿悟人生智慧第64-65页
    第三节 引领人与人性--教师秉持天人合一、中庸和谐的理念第65-70页
        一、教师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第65-67页
        二、学生在关怀的师生关系中第67-69页
        三、教学在师生相遇的路途中第69-70页
    第四节 生发人与人性--教育生发完满的人,缔造幸福的人生第70-76页
        一、教育塑造全面、完满的人第70-71页
        二、教育面向日生日成的人第71-73页
        三、教育培育幸福自由的人第73页
        四、教育化育个与类的合一第73-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附录第80-81页
致谢-----相遇美好第81-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协作动作及其空间运用研究
下一篇: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病理特点与治疗效果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