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8页 |
一、工业化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 第11-14页 |
二、城镇化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 第14-16页 |
三、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作用机制研究 | 第16-18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2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三、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2-39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32页 |
一、工业化内涵 | 第22-26页 |
二、工业化影响因素 | 第26-28页 |
三、新型城镇化内涵 | 第28-30页 |
四、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 | 第30-32页 |
第二节 主要相关理论基础 | 第32-35页 |
一、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 | 第32-33页 |
二、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 | 第33-34页 |
三、工业化过程四阶段规律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机制 | 第35-39页 |
一、工业化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 | 第37页 |
二、新型城镇化对工业化的促进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山西省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基本态势 | 第39-67页 |
第一节 山西省工业结构的一般特征 | 第39-44页 |
一、工业产值结构的演变特征 | 第39-40页 |
二、工业就业结构的演变特征 | 第40-42页 |
三、工业企业所有制结构的演变特征 | 第42-43页 |
四、企业规模结构的演变特征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山西省工业内部结构的基本特征 | 第44-52页 |
一、工业行业内部结构测度方法 | 第44-47页 |
二、工业内部结构结果分析 | 第47-52页 |
三、工业行业内部结构基本特征 | 第52页 |
第三节 山西省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 | 第52-62页 |
一、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处理 | 第52-54页 |
二、山西省工业化水平测度 | 第54-59页 |
三、山西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 | 第59-62页 |
第四节 山西省城镇化进程及其基本特征 | 第62-67页 |
一、城镇化阶段性划分及其态势 | 第62-64页 |
二、城镇化基本特征及存在问题 | 第64-67页 |
第四章 山西省工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分析 | 第67-81页 |
第一节 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偏离分析 | 第67-72页 |
一、塞尔奎因—钱纳里标准结构判断 | 第67-69页 |
二、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判断 | 第69-71页 |
三、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偏离综合测度 | 第71-72页 |
第二节 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向量自回归分析 | 第72-79页 |
一、数据检验 | 第73-74页 |
二、模型构建 | 第74-75页 |
三、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 | 第75-79页 |
第三节 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分析 | 第79-81页 |
一、耦合协调度模型 | 第79-80页 |
二、测度结果及分析 | 第80-81页 |
第五章 基本结论与建议 | 第81-89页 |
第一节 基本结论 | 第81-85页 |
一、工业化发展方面 | 第81-82页 |
二、新型城镇化发展方面 | 第82-83页 |
三、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方面 | 第83-85页 |
第二节 发展建议 | 第85-87页 |
第三节 创新之处 | 第87页 |
第四节 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 第87-89页 |
一、不足之处 | 第87-88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