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2 相关研究回顾 | 第14-19页 |
1.2.1 国外对税收征管效率的研究 | 第14-17页 |
1.2.2 国内对税收征管效率的研究 | 第17-19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 | 第19-21页 |
第2章 东北地区税收征管的现状分析 | 第21-47页 |
2.1 中国税收制度发展历程 | 第21-26页 |
2.2 东北地区税收征管模式改革 | 第26-29页 |
2.2.1 过渡时期的税收征管模式——1950—1957 | 第27页 |
2.2.2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税收征管模式——1958—1977 | 第27-28页 |
2.2.3 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税收征管模式——1978—1993 | 第28页 |
2.2.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税收征管模式——1994—至今 | 第28-29页 |
2.3 东北地区税收投入增长及特征事实 | 第29-47页 |
2.3.1 经济税源状况 | 第29-32页 |
2.3.2 机构设置状况 | 第32-36页 |
2.3.3 人员构成状况 | 第36-40页 |
2.3.4 税收征管成本状况 | 第40-44页 |
2.3.5 技术投入分析 | 第44-47页 |
第3章 东北地区税收征管效率的测算及动态演变特征分析 | 第47-60页 |
3.1 税收征管效率的内涵及数理描述 | 第47-49页 |
3.2 税收征管效率测算方法的比较 | 第49-54页 |
3.2.1 参数方法-随机生产前沿方法(SFA) | 第49-50页 |
3.2.2 非参数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 | 第50-53页 |
3.2.3 测算方法比较及选择 | 第53-54页 |
3.3 东北地区税收征管效率测算及特征 | 第54-60页 |
3.3.1 东北地区税收征管静态效率测算 | 第55-58页 |
3.3.2 东北地区税收征管动态效率测算 | 第58-60页 |
第4章 东北地区税收征管效率影响因素的识别及检验 | 第60-66页 |
4.1 税收征管效率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 第60-61页 |
4.2 实证模型的设定及推断 | 第61-63页 |
4.2.1 面板Tobit模型设定及MLE估计 | 第61-62页 |
4.2.2 变量的选择及处理 | 第62-63页 |
4.3 税收征管效率影响因素的双边审查面板TOBIT模型估计 | 第63-66页 |
4.3.1 模型估计结果 | 第63-64页 |
4.3.2 东北地区税收征管效率影响因素的识别及分析 | 第64-66页 |
第5章 提高东北地区税收征管效率的对策 | 第66-68页 |
结论及启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附录 | 第75-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