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

保障性住房的PPP模式研究--从共有产权的视角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8-20页
    1.1 选题背景第8-9页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3.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3.2 研究意义第11页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1-18页
        1.4.1 国外保障性住房政策研究第11-15页
        1.4.2 国外文献综述第15-16页
        1.4.3 国内文献综述第16-17页
        1.4.4 文献综述小结第17-18页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8-19页
        1.5.1 研究内容第18页
        1.5.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6 技术路线第19-20页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20-26页
    2.1 概念界定第20-22页
        2.1.1 PPP项目的本质及特征第20页
        2.1.2 共有产权保障房的内涵、形态及优势第20-22页
    2.2 有关理论基础第22-26页
        2.2.1 公共物品理论第22-23页
        2.2.2 公共选择理论第23-24页
        2.2.3 演化博弈理论第24页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24-26页
3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PPP模式实现条件分析第26-34页
    3.1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现状第26-27页
    3.2 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第27-30页
        3.2.1 保障性住房发展过程存在问题分析第27-30页
        3.2.2 保障性住房领域PPP模式的引入第30页
    3.3 保障性住房PPP模式实现条件分析第30-34页
        3.3.1 推行PPP模式建设共有产权保障性住房的必要性第30-31页
        3.3.2 推行PPP模式进行共有产权保障房建设的现实条件第31-34页
4 保障性住房利益相关者博弈框架构建第34-56页
    4.1 产权分配及流转中的利益相关者识别第34-37页
    4.2 保障性住房产权分配及流转中的利益相关者冲突分析第37-40页
        4.2.1 政府部门第37-38页
        4.2.2 私营部门第38页
        4.2.3 受保障人群第38-39页
        4.2.4 小结第39-40页
    4.3 基于产权分配的利益相关者博弈框架第40-41页
    4.4 产权激励博弈模型构建第41-53页
        4.4.1 基本假设第42-43页
        4.4.2 支付矩阵构建第43-44页
        4.4.3 演化博弈分析第44-53页
    4.5 小结第53-56页
5 基于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的PPP模式构建第56-70页
    5.1 PPP模式风险分担第56-58页
    5.2 PPP模式利益分配核心第58-59页
    5.3 基于共有产权的激励政策设计第59-60页
    5.4 基于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的PPP模式运作流程第60-70页
        5.4.1 建设期PPP模式设计及产权激励政策第60-64页
        5.4.2 运营期PPP模式构建第64-67页
        5.4.3 受保障人群以及保障房的退出模式构建第67-70页
6 建议第70-76页
    6.1 从公私双方博弈的角度第70-71页
    6.2 从政策以及市场背景的角度第71-73页
    6.3 从受保障人群的角度第73-76页
7 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7.1 结论第76-77页
    7.2 展望第77-78页
致谢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药对多重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随访研究
下一篇:基于超效率DEA的石油化工企业生态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