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利益冲突制度概述 | 第13-15页 |
(一) 利益冲突制度的概念 | 第13-14页 |
1. 利益的自然定义 | 第13页 |
2. 利益的法律定义 | 第13页 |
3. 社会主义利益价值观 | 第13-14页 |
(二) 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1. 广义的防止利益冲突概念(Prevent conflict of interest) | 第14页 |
2. 狭义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 | 第14页 |
(三) 建立和完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作用 | 第14-15页 |
1. 权力滥用是腐败的根源 | 第14-15页 |
2. 建立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意义 | 第15页 |
二、香港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主要内容及借鉴意义 | 第15-25页 |
(一) 《2010 年接受利益(行政长官许可)公告》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1. 亲属给予的利益 | 第16页 |
2. 对于商人给予的利益 | 第16页 |
3. 私交好友给予的利益 | 第16页 |
4. 其他人士给予的利益 | 第16-17页 |
(二) 《香港公务员行为纪律指引样本》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1. “可接受利益”的程序 | 第17页 |
2. “利益申报”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3. 利益冲突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 第18-19页 |
(三) 《问责制主要官员守则》的主要内容 | 第19-22页 |
1. 品行义务 | 第19页 |
2. 兼职的限制 | 第19-20页 |
3. 资产处理和利益申报 | 第20页 |
4. 接受利益的限制 | 第20页 |
5. 离职限制 | 第20-22页 |
(四) 香港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有益借鉴 | 第22-25页 |
1. 全方位、系统化的法律制度、监督机制和处罚措施 | 第22-23页 |
2. 香港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精神内核 | 第23-25页 |
三、中国内地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缺陷 | 第25-39页 |
(一) 缺乏法律意义上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 | 第26-29页 |
1. 没有利益的法律概念 | 第26-28页 |
2. 时效特征性强,政策性味道强 | 第28页 |
3. 没有归纳标准 | 第28-29页 |
4. 规定重复建设严重 | 第29页 |
(二) 措施缺乏可操作性,未能得到普遍认同 | 第29-33页 |
1. 未能解决中国传统和法治的冲突 | 第29-30页 |
2. 裁判标准无从把握,导致处罚各异 | 第30-31页 |
3. 未能阻止从接受利益向受贿犯罪质变的过程演变 | 第31-33页 |
(三) 没有理解真正的“预防为主”的深刻内涵 | 第33-36页 |
1. 没有“事前预防”的历史思维 | 第33-34页 |
2. 没有将“事前预防”落实 | 第34-35页 |
3. 没有与刑事打击相配合的“漏洞反馈”预防体系 | 第35-36页 |
(四) 违反利益冲突缺乏有效的处罚措施 | 第36-37页 |
1. 处罚程度不够严厉 | 第36页 |
2. 处罚类型未能有效对症下药 | 第36-37页 |
3. 香港“财产型”处罚机制的启示 | 第37页 |
(五) 缺乏完善的财产申报法律制度 | 第37-39页 |
1. 申报主体明显过窄 | 第38页 |
2. 申报内容单一 | 第38页 |
3. 缺乏有效的监督主体 | 第38-39页 |
4. 不公开原则 | 第39页 |
四、中国内地防止利益冲突建设的完善 | 第39-50页 |
(一) 建立系统和完善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 | 第39-41页 |
1. 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化、法律化 | 第39-40页 |
2. 以“利益申报”为建设中心 | 第40页 |
3. 建立资产托管制度 | 第40-41页 |
(二) 明确利益的法律概念、构建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基石 | 第41-43页 |
1. 尽快明确利益冲突的定义和内容 | 第41-43页 |
2. 尽快确立“可接受利益”客体 | 第43页 |
3. 划定接受利益的红灯区 | 第43页 |
(三) 建立以财产惩处为主防止利益冲突的机制 | 第43-46页 |
1. 建立以财产型为主的利益冲突处罚机制 | 第43-44页 |
2. 建立财产刑处罚机制的原因 | 第44-45页 |
3. 改革现行公务员工资制度 | 第45-46页 |
(四) 完善利益申报制度 | 第46-48页 |
1. 完善利益申报制度的意义 | 第46页 |
2. 尽快建立问责官员的利益申报制度 | 第46-47页 |
3. 灵活利益申报主体 | 第47-48页 |
(五) 打开财产申报公开制度困难重重的缺口 | 第48-50页 |
1. 重点公开投资交易变量 | 第48-49页 |
2. 逐步公开和试点公开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