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关系契约理论概述 | 第11-15页 |
(一) 关系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二) 关系契约理论的核心命题 | 第12-13页 |
(三) 关系契约理论的理论定位 | 第13-14页 |
(四) 从情事变更原则到关系契约理论 | 第14-15页 |
二、关系契约的关系性特征分析 | 第15-21页 |
(一) 不断延展的持续期间 (EXTENDEND DURATION) | 第15-16页 |
(二) 开放性条款和自由裁量权 (OPEN TERMs AND~ESERVED DISCRETION) | 第16-18页 |
(三) 未来的合作行为和合意治理机制(FUTUR[FCOOPERATIVE BEHAVIOR Is EXPECTED AND FACILIATED BY AGREED GOVERNMENT MEcHANISMS) | 第18-19页 |
(四) 利益和负担的分担 (MANY BENEFITS AND 鼬 RDENS 0F THE RELATIONSHIP·ARE!T0 BE SHARED) | 第19页 |
(五) 可能存在 “交易专用性” 投资 (THERY BF “‘TRAN - ACTION--SPECIFI NvEsTMENTs) | 第19-20页 |
(六) 个人利益关联 (THE WHOLI:PERSON~ll RELATIONs MAY FORM AN I NTEGR ASPECT OF RELATIONIliP) | 第20-21页 |
三、关系契约理论的正当性分析 | 第21-38页 |
(一) 主体假设:从经济,(ECONOMI(’PER50N) 到社会人 (SOCIAL MAN) | 第21-28页 |
1. 古典契约理论的主体假设——经济人 | 第21-23页 |
2. 关系契约理论的主体转换——社会人 | 第23-28页 |
(二) 理论内核:从合意 (CON~;ENT) 到关系 (RELATION) | 第28-34页 |
1. 古典契约理论的理论内核——合意 | 第28-30页 |
2. 关系契约理论的核心重塑——关系 | 第30-33页 |
3. 小结 | 第33-34页 |
(三) 研究方法:从形式主义 (FoRMALIsM) 到实质主义 (suBsTANTIALIsM) | 第34-38页 |
1. 古典契约理论的研究方法——形式主义 | 第34-35页 |
2. 关系契约理论的方法论转向——实质主义 | 第35-37页 |
3. 小结 | 第37-38页 |
四、关系契约理论的现实考量——以引入及运用为中心 | 第38-49页 |
(一) 基本原则:理论与事实的无限接近 | 第38-40页 |
(二) 中国契约现实的考察 | 第40-47页 |
1. 中国的契约制度 | 第40-44页 |
2. 中国的契约实务——契约纠纷的解决 | 第44-45页 |
3. 规制中国契约的规范 | 第45-47页 |
(三) 小结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