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速公路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 2.1 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 2.1.1 高速公路 | 第19-20页 |
| 2.1.2 高速公路管理 | 第20页 |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 2.2.1 准公共产品理论 | 第21页 |
| 2.2.2 费用与收益理论 | 第21-23页 |
|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3-25页 |
| 第3章 云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25-34页 |
| 3.1 云南省高速公路管理的现状 | 第25-29页 |
| 3.1.1 政策背景 | 第25页 |
| 3.1.2 具体管理方式 | 第25-28页 |
| 3.1.3 对目前云南省高速公路管理的评价 | 第28-29页 |
| 3.2 云南省高速公路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9-31页 |
| 3.2.1 高速公路收费管理混乱 | 第29页 |
| 3.2.2 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29-30页 |
| 3.2.3 管理体制不顺 | 第30-31页 |
| 3.2.4 管理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 第31页 |
| 3.3 云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4页 |
| 3.3.1 收费工作监管不到位 | 第32页 |
| 3.3.2 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滞后 | 第32页 |
| 3.3.3 管理主体多元 | 第32-33页 |
| 3.3.4 管理人员准入制度不健全 | 第33-34页 |
| 第4章 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管理比较及经验借鉴 | 第34-43页 |
| 4.1 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管理现状 | 第34-41页 |
| 4.1.1 美国的高速公路管理 | 第34-36页 |
| 4.1.2 法国的高速公路管理 | 第36-38页 |
| 4.1.3 日本的高速公路管理 | 第38-41页 |
| 4.2 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管理的经验与借鉴 | 第41-43页 |
| 4.2.1 高速公路管理应“以法治路” | 第41页 |
| 4.2.2 政企分开特许经营 | 第41-42页 |
| 4.2.3 管理部门分工协作 | 第42页 |
| 4.2.4 引入竞争机制 | 第42-43页 |
| 第5章 完善云南省高速公路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 第43-53页 |
| 5.1 加强收费工作管理力度 | 第43-45页 |
| 5.1.1 制定合理统一的收费标准 | 第43-44页 |
| 5.1.2 抓工作规范提高管理水平 | 第44页 |
| 5.1.3 加强通行费收入资金监管 | 第44-45页 |
| 5.2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 第45-48页 |
| 5.2.1 加快云南高速公路管理立法工作 | 第45-46页 |
| 5.2.2 加强执法工作的监督管理 | 第46-47页 |
| 5.2.3 改善高速公路外部执法环境 | 第47-48页 |
| 5.3 深化体制改革 | 第48-51页 |
| 5.3.1 按照市场化要求走企业化之路 | 第48-49页 |
| 5.3.2 着力构建新型管理模式 | 第49-50页 |
| 5.3.3 引入竞争机制 | 第50-51页 |
| 5.4 加强队伍管理提高素质建设 | 第51-53页 |
| 5.4.1 提高管理队伍人员素质 | 第51页 |
| 5.4.2 营造以人为本的管理氛围 | 第51-52页 |
| 5.4.3 明确“管理即是服务”的理念 | 第52-53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