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民事诉讼法律规制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恶意民事诉讼的概念与来源 | 第8-14页 |
1.1 概念 | 第8-11页 |
1.1.1 含义 | 第8-10页 |
1.1.2 与其他相似概念的比较 | 第10-11页 |
1.2 恶意民事诉讼来源分析 | 第11-14页 |
1.2.1 司法角度 | 第11-12页 |
1.2.2 立法角度 | 第12-14页 |
第二章、恶意民事诉讼的识别 | 第14-20页 |
2.1 识别依据 | 第14-17页 |
2.1.1 当事人行为 | 第14页 |
2.1.2 诉讼依据 | 第14-16页 |
2.1.3 诚实信用原则 | 第16-17页 |
2.2 常见的恶意民事诉讼类型 | 第17-20页 |
2.2.1 从诉讼手段来分类 | 第17-18页 |
2.2.2 从诉讼时间段来分类 | 第18-20页 |
第三章、恶意民事诉讼的危害 | 第20-24页 |
3.1 以当事人为视角 | 第20页 |
3.2 以司法资源为视角 | 第20-21页 |
3.3 以法治建设为视角 | 第21-24页 |
第四章、国外法律规制研究 | 第24-31页 |
4.1 大陆法系对恶意民事诉讼的法律规制 | 第24-27页 |
4.1.1 德国法律中的规制 | 第24-25页 |
4.1.2 日本法律中的规制 | 第25-26页 |
4.1.3 法国的法律规制 | 第26页 |
4.1.4 中国澳门、葡萄牙的法律规定 | 第26-27页 |
4.2 英美法系对恶意民事诉讼的法律规制 | 第27-28页 |
4.2.1 英国法对于恶意诉讼的规定 | 第27-28页 |
4.2.2 美国法对于恶意诉讼的规制 | 第28页 |
4.3 两大法系法律体制对我国的影响 | 第28-31页 |
第五章、我国恶意民事诉讼法律规制现状及改善 | 第31-38页 |
5.1 现存法律分析 | 第31-33页 |
5.1.1 实体法法条 | 第31-32页 |
5.1.2 程序法法条 | 第32-33页 |
5.2 当前主流学术观点分析 | 第33-34页 |
5.3 我国的恶意民事诉讼法律规制体系构想 | 第34-38页 |
5.3.1 恶意民事诉讼法律规制价值追求 | 第34页 |
5.3.2 实体法与程序法相配合的体制 | 第34-36页 |
5.3.3 对于诉讼罚金制度的简单构想 | 第36页 |
5.3.4 诉权剥夺制度 | 第36-38页 |
结束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感谢语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