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 第8-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第2章 相变材料特性和超材料相关理论 | 第16-27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相变材料VO_2的相变特性 | 第16-18页 |
2.3 超材料理论 | 第18-25页 |
2.3.1 超材料的实现机制 | 第18-20页 |
2.3.2 超材料结构的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2.3.3 超材料结构的极化调控 | 第22-25页 |
2.4 相变材料的频率可重构设计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可调控超表面单元的设计 | 第27-41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高交叉极化转换率超表面单元设计 | 第27-36页 |
3.2.1 单层折线C结构 | 第28-29页 |
3.2.2 双层折线C结构 | 第29-30页 |
3.2.3 双层开口环结构 | 第30-36页 |
3.3 加载VO_2的可调控极化转换器件设计 | 第36-40页 |
3.3.1 开口横向与x轴平行的波片单元 | 第36-38页 |
3.3.2 开口横向与x轴夹角为45°的波片单元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极化转换超表面的设计 | 第41-58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1/4波片超表面透镜设计 | 第41-51页 |
4.2.1 微带线极化天线设计 | 第41-44页 |
4.2.2 不同结构的1/4波片单元构成的超表面性能验证 | 第44-48页 |
4.2.3 线极化-圆极化转换 | 第48-51页 |
4.3 1/2波片超表面透镜设计 | 第51-57页 |
4.3.1 微带圆极化天线设计 | 第51-53页 |
4.3.2 交叉极化波转换 | 第53-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