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论 | 第9-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三、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一章 资产证券化风险自留概述 | 第15-24页 |
第一节 风险自留的定义 | 第15页 |
第二节 风险自留的经济及法律属性 | 第15-16页 |
第三节 风险自留制度的源由 | 第16-21页 |
一、资产证券化引发的风险转移模式变化 | 第16-17页 |
二、资产证券化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 第17-21页 |
第四节 资产证券化风险自留的目标 | 第21-22页 |
第五节 风险自留的形式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我国现存风险自留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4-35页 |
第一节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情况 | 第24-26页 |
一、信贷资产证券化 | 第25页 |
二、企业资产证券化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我国风险自留法律规定总结及其存在的法律冲突分析 | 第26-35页 |
一、我国风险自留制度总结 | 第26页 |
二、风险自留要求的适用范围存在局限性 | 第26-27页 |
三、发起人承担风险自留义务的合理性 | 第27-32页 |
四、发起人承担风险自留义务对认定“真实销售”的影响 | 第32-33页 |
五、风险自留部分在破产程序中可能造成投资人权利限制 | 第33页 |
六、发行人应承担风险自留义务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欧盟和美国资产证券化风险自留制度改革与比较 | 第35-43页 |
第一节 欧盟风险自留制度的构建和修订 | 第35-38页 |
第二节 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及其风险自留制度 | 第38-41页 |
第三节 欧美风险自留制度的差异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风险自留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 第43-51页 |
第一节 确立风险自留制度的效率监管原则 | 第43-44页 |
第二节 调整风险自留制度的适用范围,增强监管一致性 | 第44页 |
第三节 增强风险自留比例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 第44-45页 |
一、明确风险自留比例的上限 | 第44页 |
二、基于基础资产池的风险情况确定风险自留比例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建立风险自留豁免制度 | 第45-48页 |
一、我国风险自留豁免制度的缺失 | 第45-46页 |
二、豁免标准的制定原则 | 第46-47页 |
三、适用豁免制度的审查标准及豁免程度 | 第47-48页 |
第五节 设置禁止对冲条款 | 第48-49页 |
一、与信用风险的相关性 | 第48-49页 |
二、效果等同标准 | 第49页 |
第六节 确定违反风险自留要求的法律责任 | 第49-51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