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立法后评估主体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绪论 | 第9-14页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 文献分析法 | 第12页 |
2. 比较研究法 | 第12-13页 |
(四) 论文基本框架结构 | 第13-14页 |
二、我国行政立法后评估主体概述 | 第14-20页 |
(一) 行政立法概念的界定 | 第14页 |
(二) 行政立法后评估界定 | 第14-16页 |
(三) 行政立法后评估主体界定 | 第16-20页 |
1. 内部评估主体 | 第17-18页 |
2. 外部评估主体 | 第18-20页 |
三、我国行政立法后评估主体存在的问题 | 第20-29页 |
(一) 评估主体单一 | 第20-21页 |
(二) 外部评估主体获取信息困难 | 第21-22页 |
(三) 公民未成为实质评估主体 | 第22-24页 |
(四) 第三方评估发挥作用不足 | 第24-25页 |
(五) 专家参与评估缺乏机制保障 | 第25-26页 |
(六) 监督主体缺位 | 第26-27页 |
(七) 缺乏全国统一适用的立法规范 | 第27-29页 |
四、域外行政立法后评估主体概览 | 第29-36页 |
(一) 域外行政立法后评估主体 | 第29-32页 |
1. 行政机关 | 第29-30页 |
2. 第三方评估主体 | 第30-31页 |
3. 公众 | 第31-32页 |
(二) 域外行政立法后评估主体的具体规范 | 第32-34页 |
1. 评估主体及其职权职责法定化 | 第32-33页 |
2. 对评估主体进行培训 | 第33页 |
3. 建立机制吸引公众参与 | 第33-34页 |
(三) 域外行政立法后评估主体对我国的启示 | 第34-36页 |
1. 政府重视行政立法后评估 | 第34-35页 |
2. 制定法律规范评估主体 | 第35页 |
3. 重视外部评估主体的参与 | 第35页 |
4. 谨防评估形式化 | 第35-36页 |
五、我国行政立法后评估主体的完善 | 第36-47页 |
(一) 确定行政立法后评估主体遵循的原则 | 第36-38页 |
1. 法律优先原则 | 第36页 |
2. 民主原则 | 第36-37页 |
3. 比例原则 | 第37页 |
4. 利益相关者参与原则 | 第37页 |
5. 专业性原则 | 第37-38页 |
6. 依据评估目的确定评估主体 | 第38页 |
(二) 我国行政立法后评估主体的建构 | 第38-47页 |
1. 政府主导下的评估主体多元化 | 第38-39页 |
2. 健全公民参与机制 | 第39-41页 |
3. 促进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发展 | 第41-42页 |
4. 建立机制保障专家参与评估 | 第42-43页 |
5. 完善评估主体信息获取路径 | 第43-44页 |
6. 有效发挥内外评估监督主体的作用 | 第44-45页 |
7.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