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Ⅰ族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碱金属(ⅠA族)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

高电压尖晶石镍锰酸锂材料改性及界面优化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6-38页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1.2 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基本性质第17页
    1.3 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结构研究进展第17-25页
        1.3.1 有序与无序第17-20页
        1.3.2 充放电曲线与相变第20-24页
        1.3.3 有序度的定性判断第24-25页
    1.4 镍锰酸锂材料的表面特性研究进展第25-30页
        1.4.1 形貌和颗粒尺寸第25-28页
        1.4.2 金属离子溶解第28页
        1.4.3 表面元素分布第28-29页
        1.4.4 表面包覆层第29-30页
    1.5 镍锰酸锂/非活性物质界面研究进展第30-32页
        1.5.1 集流体第31页
        1.5.2 导电剂第31-32页
        1.5.3 粘结剂第32页
    1.6 镍锰酸锂/电解液界面研究进展第32-36页
        1.6.1 溶剂第33-35页
        1.6.2 添加剂第35-36页
    1.7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6-38页
第2章 试验仪器与方法第38-48页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第38-39页
    2.2 电极材料的制备第39-41页
        2.2.1 掺杂不同元素的镍锰酸锂材料合成第39-40页
        2.2.2 不同形貌的镍锰酸锂材料合成第40-41页
    2.3 材料表征方法第41-44页
        2.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41页
        2.3.2 原位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第41-43页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43页
        2.3.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43页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43页
        2.3.6 拉曼光谱(Raman)第43-44页
        2.3.7 傅立叶变换红外谱(FTIR)第44页
        2.3.8 粒度分析第44页
        2.3.9 比表面积测试第44页
    2.4 电池制作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4-48页
        2.4.1 扣式电池制作第44-45页
        2.4.2 软包电池制作第45-46页
        2.4.3 充放电测试第46页
        2.4.4 交流阻抗测试第46-47页
        2.4.5 线性扫描测试第47页
        2.4.6 恒电位测试第47页
        2.4.7 循环伏安测试第47-48页
第3章 阴阳离子掺杂对镍锰酸锂性能及界面的影响第48-90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阴阳离子掺杂对镍锰酸锂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第48-52页
    3.3 阴阳离子掺杂对镍锰酸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2-60页
    3.4 阴阳离子掺杂对改善镍锰酸锂高温循环性能的机制分析第60-69页
    3.5 阴阳离子掺杂对镍锰酸锂充放电过程中结构演变的影响第69-88页
        3.5.1 空白样品和测试样品对比第69-70页
        3.5.2 初始状态的不同掺杂元素镍锰酸锂在1C充电过程中的原位XRD分析第70-74页
        3.5.3 初始状态的不同掺杂元素镍锰酸锂在1C放电过程中的原位XRD分析第74-78页
        3.5.4 老化状态的不同掺杂元素镍锰酸锂在1C放电过程中的原位XRD分析第78-84页
        3.5.5 不同掺杂元素镍锰酸锂在倍率放电过程中的原位XRD分析第84-88页
    3.6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4章 形貌对镍锰酸锂性能及界面的影响第90-117页
    4.1 引言第90页
    4.2 形貌对镍锰酸锂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第90-94页
    4.3 形貌对镍锰酸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94-100页
    4.4 形貌对改善镍锰酸锂高温循环性能的机制分析第100-106页
    4.5 形貌对镍锰酸锂充放电过程中结构演变的影响第106-115页
        4.5.1 初始状态的不同形貌镍锰酸锂在1C充电过程中的原位XRD分析第106-107页
        4.5.2 初始状态的不同形貌镍锰酸锂在1C放电过程中的原位XRD分析第107-109页
        4.5.3 老化状态的不同形貌镍锰酸锂在1C充电过程中的原位XRD分析第109-113页
        4.5.4 不同形貌的镍锰酸锂在倍率放电过程中的原位XRD分析第113-115页
    4.6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5章 集流体对镍锰酸锂性能及界面的影响第117-136页
    5.1 引言第117页
    5.2 采用不同集流体的镍锰酸锂电极制作第117-118页
    5.3 集流体的物理表征第118-121页
    5.4 集流体对镍锰酸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121-128页
    5.5 高温循环后的集流体形貌分析第128页
    5.6 不同集流体对改善镍锰酸锂高温循环性能的机制分析第128-134页
    5.7 本章小结第134-136页
第6章 氟代溶剂对镍锰酸锂性能及界面的影响第136-153页
    6.1 引言第136页
    6.2 不同组成的耐高压电解液配制第136-137页
    6.3 镍锰酸锂材料的物理化学表征第137-139页
    6.4 氟代溶剂的基本性能第139-140页
    6.5 耐高压电解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第140-143页
    6.6 氟代溶剂对镍锰酸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143-147页
    6.7 氟代溶剂对改善镍锰酸锂高温循环性能的机制分析第147-152页
    6.8 本章小结第152-153页
结论第153-155页
创新点第155页
展望第155-156页
参考文献第156-17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74-178页
致谢第178-179页
个人简历第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法治新常态下政法系统维稳工作的优化
下一篇:审查起诉阶段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保护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