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0页 |
| 第一节 抑郁症概况 | 第10-11页 |
| 第二节 传统抗抑郁药物的发展史 | 第11-16页 |
| 1.2.1 三环类抗抑郁药 | 第11页 |
| 1.2.2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 第11-12页 |
| 1.2.3 5-HT再摄取抑制剂 | 第12-13页 |
| 1.2.4 5-HT、NE再摄取抑制剂 | 第13-14页 |
| 1.2.5 5-HT受体拮抗剂与再摄取抑制剂 | 第14-16页 |
| 第三节 抗抑郁药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 第四节 新型抗抑郁药物—阿戈美拉汀 | 第17-20页 |
| 1.4.1 阿戈美拉汀简介 | 第17页 |
| 1.4.2 褪黑素及褪黑素受体简介 | 第17-18页 |
| 1.4.3 MT_1、MT_2受体选择性 | 第18-19页 |
| 1.4.4 MT_1、MT_2受体与5-HT_(2C)受体在抗抑郁中的作用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MT和5-HT受体多靶点化合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 第20-36页 |
| 第一节 MT、5-HT受体多靶点化合物的设计思路 | 第20-24页 |
| 2.1.1 作用于MT_1、MT_2、5-HT_(2C)受体的抗抑郁药物—阿戈美拉汀 | 第20-21页 |
| 2.1.2 MT受体激动剂的关键药效基团 | 第21-22页 |
| 2.1.3 抗抑郁药物的关键药效基团 | 第22-23页 |
| 2.1.4 MT和5-HT受体多靶点化合物的设计 | 第23-24页 |
| 第二节 MT、5-HT受体多靶点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24-27页 |
| 2.2.1 第一类MT和5-HT受体多靶点化合物的设计合成路线 | 第24-25页 |
| 2.2.2 作用于MT和5-HT受体的第二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路线 | 第25-27页 |
| 第三节 MT和5-HT受体多靶点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27-30页 |
| 2.3.1 靶向于褪黑素受体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27-29页 |
| 2.3.2 靶向于5-HT受体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29页 |
| 2.3.3 生物活性小结 | 第29-30页 |
| 第四节 沃替西汀类抗抑郁药衍生物的合成 | 第30-32页 |
| 2.4.1 5-HT受体多靶点的第三类化合物的设计思路 | 第30页 |
| 2.4.2 5-HT受体多靶点的第三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30-32页 |
| 第五节 动物活性分析 | 第32-35页 |
| 2.5.1 抗抑郁活性的动物测试方法 | 第32-34页 |
| 2.5.2 抗抑郁活性的动物测试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36-52页 |
| 第一节 化学实验部分 | 第36-51页 |
| 第二节 生物学测试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 3.2.1 褪黑素受体活性测试 | 第51页 |
| 3.2.2 5-HT_4受体活性测试 | 第51页 |
| 3.2.3 小鼠强迫游泳实验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附录Ⅰ (典型化合物的谱图) | 第56-74页 |
| 附录Ⅱ(发表文章)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