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神圣家族》的写作背景及内在逻辑 | 第16-24页 |
2.1 写作《神圣家族》时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转变及其一致性 | 第16-22页 |
2.1.1 马克思思想所受的影响 | 第16-19页 |
2.1.2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转变 | 第19-21页 |
2.1.3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一致性 | 第21-22页 |
2.2 《神圣家族》的文本结构及其内在逻辑 | 第22-24页 |
第3章 《神圣家族》群众史观的主要内容 | 第24-40页 |
3.1 初步论述人的本质:人是 “现实的个体的人” | 第24-27页 |
3.1.1 “现实的个体的人”是具体的、历史的人 | 第24-25页 |
3.1.2 “现实的个体的人”是从事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人 | 第25-26页 |
3.1.3 “现实的个体的人”是存在物质利益关系的、社会的人 | 第26-27页 |
3.2 揭露 “思想创造一切”:指出 “工人才创造一切” | 第27-30页 |
3.2.1 批判 “思想创造一切” | 第27-29页 |
3.2.2 论证 “工人才创造一切” | 第29-30页 |
3.3 批判英雄史观:提出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 第30-34页 |
3.3.1 历史是群众的历史 | 第30-32页 |
3.3.2 群众的物质利益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 第32-33页 |
3.3.3 思想的实现依靠群众的实践 | 第33-34页 |
3.4 论证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号召 “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 | 第34-40页 |
3.4.1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根源是私有制 | 第34-36页 |
3.4.2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都是人的自我异化的产物 | 第36-38页 |
3.4.3 无产阶级自身的解放是整个人类解放的前提 | 第38-40页 |
第4章 《神圣家族》中群众史观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 第40-47页 |
4.1《神圣家族》中群众史观的理论意义 | 第40-43页 |
4.1.1 批判了形形色色的英雄史观 | 第40-41页 |
4.1.2 奠定了马克思群众史观的根基 | 第41-42页 |
4.1.3 推动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发展 | 第42-43页 |
4.2 《神圣家族》中群众史观的现实价值 | 第43-47页 |
4.2.1 发挥人民群众的改革主体作用 | 第43-44页 |
4.2.2 鼓励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 | 第44-45页 |
4.2.3 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 第45-46页 |
4.2.4 坚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