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 1.1 CaM的结构 | 第9-10页 | 
| 1.2 CaM与靶蛋白的结合 | 第10-12页 | 
| 1.3 CaM的细胞生物学功能 | 第12-14页 | 
| 1.3.1 CaM调控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 | 第12-13页 | 
| 1.3.2 CaM参与调控激酶活性 | 第13页 | 
| 1.3.3 CaM调节微管解聚 | 第13-14页 | 
| 1.4 研究七鳃鳗中CaM的意义 | 第14-16页 | 
| 第2章 日本七鳃鳗L-CaM分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6-29页 | 
| 2.1 材料 | 第16页 | 
| 2.1.1 主要试剂 | 第16页 | 
| 2.1.2 主要仪器 | 第16页 | 
| 2.2 实验方法 | 第16-20页 | 
| 2.2.1 七鳃鳗神经轴体获取 | 第16-17页 | 
| 2.2.2 Total RNA的提取 | 第17页 | 
| 2.2.3 神经轴体cDNA模板的制备 | 第17-18页 | 
| 2.2.4 L-CaM全长基因扩增 | 第18-19页 | 
| 2.2.5 目的片段的回收 | 第19页 | 
| 2.2.6 目的片段与载体连接与转化 | 第19页 | 
| 2.2.7 阳性菌落的PCR鉴定 | 第19-20页 | 
| 2.2.8 重组质粒的提取与测序 | 第20页 | 
| 2.3 结果 | 第20-27页 | 
| 2.3.1 神经轴体总RNA提取 | 第20-21页 | 
| 2.3.2 七鳃鳗L-CaM基因全长扩增 | 第21-22页 | 
| 2.3.3 一级结构分析 | 第22-25页 | 
| 2.3.4 L-CaM功能结构域预测 | 第25页 | 
| 2.3.5 二级结构分析 | 第25-26页 | 
| 2.3.6 三级结构分析 | 第26页 | 
| 2.3.7 同源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 | 第26-27页 | 
| 2.4 讨论 | 第27-29页 | 
| 第3章 七鳃鳗L-CaM原核表达、蛋白纯化及鉴定 | 第29-38页 | 
| 3.1 材料 | 第29页 | 
| 3.1.1 主要试剂 | 第29页 | 
| 3.1.2 主要仪器 | 第29页 | 
| 3.2 方法 | 第29-32页 | 
| 3.2.1 L-CaM ORF区引物设计 | 第29-30页 | 
| 3.2.2 基因扩增 | 第30页 | 
| 3.2.3 目的片段的回收 | 第30页 | 
| 3.2.4 目的片段与载体连接与转化 | 第30-31页 | 
| 3.2.5 原核蛋白诱导表达及可溶性鉴定 | 第31页 | 
| 3.2.6 原核重组蛋白纯化 | 第31-32页 | 
| 3.2.7 原核重组蛋白浓度测定 | 第32页 | 
| 3.2.8 L-CaM重组蛋白质谱鉴定 | 第32页 | 
| 3.2.9 圆二色谱分析L-CaM二级结构 | 第32页 | 
| 3.3 结果 | 第32-36页 | 
| 3.3.1 pCold Ⅰ-L-CaM重组载体构建及测序 | 第32-34页 | 
| 3.3.2 pCold Ⅰ-L-CaM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和纯化 | 第34-35页 | 
| 3.3.3 L-CaM重组蛋白质谱鉴定 | 第35-36页 | 
| 3.3.4 圆二色谱分析L-CaM二级结构 | 第36页 | 
| 3.4 讨论 | 第36-38页 | 
| 第4章L-CaM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免疫相关研究 | 第38-49页 | 
| 4.1 材料 | 第38页 | 
| 4.1.1 主要试剂 | 第38页 | 
| 4.1.2 主要仪器 | 第38页 | 
| 4.2 方法 | 第38-43页 | 
| 4.2.1 真核引物设计 | 第38-39页 | 
| 4.2.2 基因扩增 | 第39页 | 
| 4.2.3 目的片段与载体连接与转化 | 第39-40页 | 
| 4.2.4 细胞培养 | 第40页 | 
| 4.2.5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分析 | 第40页 | 
| 4.2.6 过表达的L-CaM对下游激酶CaMKⅡ和PLA2的影响 | 第40-42页 | 
| 4.2.7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 | 第42-43页 | 
| 4.3 结果 | 第43-47页 | 
| 4.3.1 pEGFP-N1-CaM真核载体的构建 | 第43-44页 | 
| 4.3.2 L-CaM在细胞中的定位分析 | 第44-45页 | 
| 4.3.3 L-CaM过表达对下游激酶的影响 | 第45-46页 | 
| 4.3.4 七鳃鳗组织中L-CaM的分布表达 | 第46-47页 | 
| 4.4 讨论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附录A 质粒酶切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