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结构理论、计算论文--结构试验与检验论文

基于模型修正与图像处理的多尺度结构损伤识别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1.2 结构损伤识别研究中的存在问题第13-15页
    1.3 基于振动的模型修正与损伤识别第15-18页
        1.3.1 结构系统参数辨识第16-18页
        1.3.2 基于频响函数的结构模型修正第18页
    1.4 结构局部损伤识别第18-20页
        1.4.1 局部损伤的类别与检测手段第18-19页
        1.4.2 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缝识别第19-20页
    1.5 论文的研究目标和总体思路第20-23页
        1.5.1 研究目标第20页
        1.5.2 总体思路第20-23页
第2章 基于频响函数灵敏度的结构模型修正第23-56页
    2.1 引言第23-24页
    2.2 基于频响函数灵敏度的模型修正方法第24-30页
        2.2.1 方法理论与目标函数第24-27页
        2.2.2 灵敏度方程组常规解法第27-28页
        2.2.3 迭代过程第28-29页
        2.2.4 本章主要工作第29-30页
    2.3 参数敏感性分析第30-40页
        2.3.1 频响函数对单元损伤的敏感度第30页
        2.3.2 FRAC指标对单元损伤与频率点选择的敏感度第30-31页
        2.3.3 损伤扰动敏感度第31-38页
        2.3.4 损伤模型切线敏感度第38-40页
    2.4 灵敏度方程组的求解策略与数值计算第40-46页
        2.4.1 方程组条件数分析第41-43页
        2.4.2 全局优化求解第43页
        2.4.3 求解正则化处理第43-46页
        2.4.4 残差校正法第46页
    2.5 目标函数的频带选择第46-50页
    2.6 阻尼的处理第50-54页
        2.6.1 粘性阻尼第51-54页
        2.6.2 结构阻尼第54页
    2.7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3章 频响函数模型修正中的数据不完备问题第56-101页
    3.1 引言第56-57页
    3.2 频响函数坐标不匹配的解决思路第57-64页
        3.2.1 有限元模型缩聚第58-61页
        3.2.2 频响函数扩展第61-63页
        3.2.3 近似灵敏度方法第63-64页
    3.3 基于SEREP的频响函数扩展方法第64-66页
        3.3.1 频响函数扩展理论与计算第64-65页
        3.3.2 迭代方法与评价指标第65-66页
    3.4 数值算例验证与分析第66-90页
        3.4.1 无阻尼结构第66-76页
        3.4.2 粘性阻尼结构第76-90页
    3.5 自适应的整体缩聚子结构扩展法第90-91页
        3.5.1 模型缩聚的子结构单元修正第90-91页
        3.5.2 频响函数扩展的局部子结构精细修正第91页
        3.5.3 自适应修正方法第91页
    3.6 数值算例验证与分析第91-99页
        3.6.1 整体缩聚子结构扩展两步法第92-95页
        3.6.2 频响函数扩展一步法第95-97页
        3.6.3 对比分析与结论第97-99页
        3.6.4 噪声影响分析第99页
    3.7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第4章 基于图像处理的混凝土表面裂缝识别第101-128页
    4.1 引言第101-102页
    4.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第102-105页
        4.2.1 数字图像降噪第103-104页
        4.2.2 裂缝参数识别第104-105页
        4.2.3 当前研究的不足第105页
        4.2.4 本章研究思路第105页
    4.3 图像处理第105-114页
        4.3.1 背景减除算法第106-107页
        4.3.2 灰度图的二值化第107-109页
        4.3.3 自适应图像降噪算法第109-114页
    4.4 裂缝提取第114-118页
        4.4.1 裂缝内部孔洞消除第114-115页
        4.4.2 裂缝分解与编号第115-118页
    4.5 裂缝参数识别第118-124页
        4.5.1 裂缝长度计算第118页
        4.5.2 裂缝宽度计算第118-121页
        4.5.3 裂缝参数比例调整第121-122页
        4.5.4 最窄的可识别裂缝第122-124页
    4.6 试验验证与分析第124-127页
        4.6.1 试验裂缝图像第124-125页
        4.6.2 图像降噪、二值化与OFSI指标计算第125页
        4.6.3 裂缝宽度计算第125-126页
        4.6.4 试验结果分析与对比第126-127页
    4.7 本章小结第127-128页
第5章 基于三维重建的混凝土裂缝检测技术第128-156页
    5.1 引言第128-129页
    5.2 裂缝表面三维重建第129-135页
        5.2.1 三维重建技术简介第129-131页
        5.2.2 成像校准与图像畸变矫正第131-132页
        5.2.3 图像特征点识别与匹配第132-133页
        5.2.4 相机运动参数估计第133-134页
        5.2.5 模型优化与点云重建第134-135页
    5.3 裂缝三维并行投影与参数识别第135-143页
        5.3.1 基于二维图像的裂缝参数识别第136页
        5.3.2 构件表面平面拟合第136-137页
        5.3.3 开裂平面确定第137-138页
        5.3.4 三维成像模型重建第138-140页
        5.3.5 裂缝体三维投影与并行投影第140-142页
        5.3.6 裂缝参数计算第142页
        5.3.7 算法总结第142-143页
    5.4 试验验证与分析第143-155页
        5.4.1 单开裂表面试验第143-147页
        5.4.2 多开裂表面试验第147-151页
        5.4.3 复杂裂缝试验第151-154页
        5.4.4 试验误差分析第154页
        5.4.5 计算时间分析第154-155页
    5.5 本章小结第155-156页
第6章 钢筋混凝土梁损伤识别试验研究第156-174页
    6.1 试验基本情况第156-158页
        6.1.1 试验目的第156页
        6.1.2 构件参数第156-157页
        6.1.3 试验工况设计第157-158页
    6.2 有限元模型与修正方法第158-159页
        6.2.1 有限元模型质量、刚度阵第158-159页
        6.2.2 模型修正方法第159页
    6.3 损伤前模型修正第159-164页
        6.3.1 结构系统参数识别第159-160页
        6.3.2 基于模型缩聚的模型修正第160-162页
        6.3.3 基于频响函数扩展的模型修正第162-164页
        6.3.4 修正结果对比与分析第164页
    6.4 损伤后模型修正第164-167页
        6.4.1 结构系统参数识别第164-165页
        6.4.2 基于模型缩聚的模型修正(修正缩聚模型5个子结构)第165-166页
        6.4.3 基于频响函数扩展的模型修正第166-167页
        6.4.4 修正结果对比与分析第167页
    6.5 损伤后自适应模型修正第167-169页
    6.6 损伤识别第169-171页
        6.6.1 损伤因子定义第169页
        6.6.2 模型修正损伤因子及对比第169-171页
    6.7 基于三维重建与图像处理的局部裂缝识别第171-173页
    6.8 本章小结第173-174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74-177页
    7.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第174-175页
    7.2 对实际工程损伤识别的建议第175页
    7.3 论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175-176页
    7.4 后续研究展望第176-177页
参考文献第177-186页
致谢第186-18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88-189页

论文共1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真教歌辭文本《鳴鶴餘音》研究
下一篇:官民之间,信访行为的民俗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