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勘测论文--建筑工程测量及制图论文

线状工程测量平面坐标系的建立方法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5页
    1.1 概述第11-12页
    1.2 线状工程测量平面坐标系的建立方法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本文内容及结构第13-15页
第2章 高斯投影建立线状工程测量平面坐标系第15-31页
    2.1 平面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第15-21页
        2.1.1 坐标系统分类第15-17页
        2.1.2 WGS84和我国国家大地坐标系第17-19页
        2.1.3 坐标转换第19-21页
    2.2 GPS数据处理模型第21-24页
        2.2.1 GPS三维无约束平差第21-22页
        2.2.2 GPS三维约束平差第22-24页
    2.3 方向和距离观测值的两化改正第24-27页
        2.3.1 水平方向观测值的第一化改正第24-26页
        2.3.2 距离观测值的第一化改正第26-27页
        2.3.3 水平方向的第二化改正第27页
        2.3.4 水平距离的第二化改正第27页
    2.4 高斯投影建立线状工程测量平面坐标系第27-31页
        2.4.1 高斯投影第28-30页
        2.4.2 变形分析第30-31页
第3章 垂线偏差对线状工程平面测量的影响第31-39页
    3.1 垂线偏差的基本概念第31-35页
        3.1.1 垂线偏差的概念第31-32页
        3.1.2 EGM2008计算垂线偏差第32-35页
    3.2 垂线偏差对线状工程平面测量的影响第35-37页
        3.2.1 垂线偏差对水平方向归算影响的计算公式第35-36页
        3.2.2 垂线偏差对水平距离归算影响的计算公式第36-37页
    3.3 算例分析第37-39页
第4章 道路工程渐变平面坐标系第39-47页
    4.1 道路工程渐变平面坐标系的基本概念第39-40页
        4.1.1 道路工程渐变平面坐标系的形成及严密性论证第39页
        4.1.2 道路工程渐变平面坐标系的优点第39-40页
        4.1.3 道路工程渐变平面坐标系下GPS数据与全站仪数据的统一第40页
    4.2 道路工程渐变平面坐标系下GPS数据处理的数学模型第40-42页
        4.2.1 GPS基线向量地心空间坐标系到站心坐标系的转换第40-41页
        4.2.2 GPS基线向量站心坐标系到道路工程渐变平面坐标系的转换第41页
        4.2.3 GPS基线向量在道路工程渐变平面坐标系下的二维约束平差第41-42页
    4.3 道路工程渐变平面坐标系下GPS数据处理的随机模型第42-43页
    4.4 算例分析第43-47页
第5章 自编软件介绍及算例分析第47-58页
    5.1 全站仪平面数据处理模型第47-52页
        5.1.1 误差方程的列立与定权第47-49页
        5.1.2 平差数学模型与随机模型第49-52页
    5.2 “全站仪平面数据处理软件”介绍第52-55页
        5.2.1 软件简介第52-53页
        5.2.2 软件特点第53-55页
    5.3 算例分析第55-58页
        5.3.1 计算速度对比分析第55-56页
        5.3.2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第56-58页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劳动规章制度制定的民主程序研究
下一篇:论我国校园网络借贷的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