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分类 | 第14-18页 |
1.2.1 含氮杂配体组装的MOFs | 第14-15页 |
1.2.2 含羧酸配体组装的MOFs | 第15-16页 |
1.2.3 含混合配位配体组装的MOFs | 第16-18页 |
1.3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18-20页 |
1.3.1 蒸汽扩散法 | 第18-19页 |
1.3.2 界面扩散法 | 第19页 |
1.3.3 水/溶剂热法 | 第19页 |
1.3.4 制备MOFs的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1.4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应用 | 第20-25页 |
1.4.1 气体储存 | 第20-22页 |
1.4.2 催化剂 | 第22-23页 |
1.4.3 光电磁材料 | 第23-25页 |
1.5 论文的选题目的和依据 | 第25-26页 |
第2章 过渡金属与(柔性)双羧酸H_2DPD -(刚性)线形氮杂混配体构筑配位化合物 | 第26-45页 |
2.1 引言 | 第26-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32页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7页 |
2.2.2 合成与表征 | 第27-28页 |
2.2.3 晶体结构的测定 | 第28-3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4页 |
2.3.1 合成 | 第32-33页 |
2.3.2 晶体结构 | 第33-37页 |
2.3.3 H_2dpd配体构型和反应温度对产物结构的影响 | 第37-38页 |
2.3.4 化合物 1-5 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8-39页 |
2.3.5 化合物 1,3-5 的粉末衍射 | 第39页 |
2.3.6 化合物 1-5 的热重分析 | 第39-40页 |
2.3.7 化合物 1,3-5 的荧光性质分析 | 第40-41页 |
2.3.8 化合物 3-5 的水蒸气吸附测试 | 第41-42页 |
2.3.9 化合物 3-5 的磁性分析 | 第42-4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3章 过渡金属与双羧酸H_2DPD-弯曲形氮杂混配体构筑配位化合物 | 第45-65页 |
3.1 引言 | 第45-4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6-52页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6页 |
3.2.2 合成与表征 | 第46-48页 |
3.2.3 晶体结构的测定 | 第48-5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2-64页 |
3.3.1 合成 | 第52-53页 |
3.3.2 晶体结构 | 第53-57页 |
3.3.3 化合物结构的讨论 | 第57-59页 |
3.3.4 化合物 6-11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9页 |
3.3.5 化合物 6-11的粉末衍射 | 第59-61页 |
3.3.6 化合物 6-11的热重分析 | 第61页 |
3.3.7 化合物 6-11的荧光性质分析 | 第61-62页 |
3.3.8 化合物6的磁性分析 | 第62-6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4章 过渡金属与双羧酸H_2COB-弯曲形氮杂混配体构筑配位化合物 | 第65-91页 |
4.1 引言 | 第65-6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6-74页 |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66页 |
4.2.2 合成与表征 | 第66-68页 |
4.2.3 晶体结构的测定 | 第68-7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4-89页 |
4.3.1 合成 | 第74-75页 |
4.3.2 晶体结构 | 第75-81页 |
4.3.3 H_2cob配体构型和含氮配体对产物结构的影响 | 第81-82页 |
4.3.4 游离水分子对于化合物 13、16和17结构的影响 | 第82-83页 |
4.3.5 化合物 12-19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83页 |
4.3.6 化合物 12-19的粉末衍射 | 第83-85页 |
4.3.7 化合物 12-19的热重分析 | 第85页 |
4.3.8 化合物 12-19的荧光性质分析 | 第85-86页 |
4.3.9 化合物 13、16和17的水蒸气吸附研究 | 第86-87页 |
4.3.10 化合物 12、13、14、16和17的磁性分析 | 第87-8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5章 镍催化的含杂环二芳基甲烷类化合物的芳基化:NI(NIXANTPHOS)催化剂的特殊反应活性 | 第91-112页 |
5.1 前言 | 第91-92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92-97页 |
5.2.1 仪器 | 第92页 |
5.2.2 试剂 | 第92-93页 |
5.2.3 配体 4,7-di-tert-butyl-XANTPHOS的合成 | 第93页 |
5.2.4 镍催化的二芳基类甲烷化合物与芳基溴化物的芳基化反应的一般过程A | 第93-9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97-106页 |
5.3.1 镍催化 2-苄基吡啶与对叔丁基溴苯的芳基化反应的条件优化 | 第97-102页 |
5.3.2 镍催化的二芳基甲烷类化合物与对叔丁基溴苯的芳基化反应研究 | 第102-104页 |
5.3.3 镍催化的 2-苄基吡啶与不同芳基溴的芳基化反应研究 | 第104页 |
5.3.4 镍催化的 2-苄基吡啶与不同芳基氯的芳基化反应研究 | 第104-106页 |
5.3.5 镍催化的 2-苄基吡啶与 4-氯二苯甲酮的大量反应研究 | 第106页 |
5.4 2-苄基吡啶芳基化反应中NIXANTPHOS和XANTPHOS及其衍生物的比较 | 第106-110页 |
5.5 4-(吡啶2基甲基)吗啉与溴苯的芳基化反应中Ni(NIXANTPHOS)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研究 | 第110-11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结论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33页 |
附录 | 第133-1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166-167页 |
致谢 | 第167-168页 |
作者简介 | 第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