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

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模糊控制策略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1.1 HEV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2 HEV的分类第9-14页
        1.2.1 串联式第9-10页
        1.2.2 并联式第10-12页
        1.2.3 混联式第12-13页
        1.2.4 其他分类第13-14页
    1.3 HEV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HEV系统建模第17-36页
    2.1 样车配置及参数第17-18页
    2.2 动力学分析第18-23页
        2.2.1 滚动阻力第18-19页
        2.2.2 空气阻力第19页
        2.2.3 爬坡阻力第19页
        2.2.4 整车分析第19-21页
        2.2.5 车速分析第21-23页
    2.3 系统部件建模第23-31页
        2.3.1 发动机建模第23-25页
        2.3.2 电动机/发电机建模第25-26页
        2.3.3 电池组SOC建模第26-28页
        2.3.4 驾驶员操作建模第28-29页
        2.3.5 变速器建模第29-30页
        2.3.6 离合器建模第30-31页
    2.4 电驱动系统第31-35页
        2.4.1 电驱动系统主回路第32-34页
        2.4.2 电驱动系统功率总线第34-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HEV控制策略的比较第36-45页
    3.1 控制策略基础第36-38页
    3.2 并行能量回收控制策略第38-39页
    3.3 最佳效率控制策略第39页
    3.4 最低燃油消耗控制策略第39-41页
    3.5 最大能量回收控制策略第41-42页
    3.6 本田Insight策略第42-43页
    3.7 自适应控制策略第43-44页
    3.8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模糊控制策略的研究第45-54页
    4.1 制动力分配思想第45-46页
    4.2 功率分配思想第46-47页
    4.3 模糊控制策略第47-52页
        4.3.1 模糊制动力分配模型第48页
        4.3.2 模糊控制规则第48-51页
        4.3.3 模糊控制策略模型第51-52页
    4.4 SOC优化方法第52-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ADVISOR仿真分析第54-66页
    5.1 ADVISOR仿真方法第54-55页
        5.1.1 前向仿真方法第54页
        5.1.2 后向仿真方法第54-55页
        5.1.3 ADVISOR仿真方法第55页
    5.2 仿真系统结构第55-56页
    5.3 工况分析第56-60页
    5.4 不同控制策略比较第60-65页
    5.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66-68页
    6.1 全文总结第66-67页
    6.2 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致谢第70-71页
附件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子服务质量对消费者在线冲动购买意愿影响研究
下一篇:论我国职务犯罪技术侦查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