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介电性可交联易位共聚物及新型钒络合物的合成与性能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2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烯烃易位第11-13页
    1.3 开环易位聚合第13-15页
    1.4 易位聚合催化剂第15-20页
        1.4.1 Schrock催化剂第15-16页
        1.4.2 Grubbs催化剂第16-17页
        1.4.3 钒催化剂第17-20页
    1.5 介电材料第20-25页
        1.5.1 介电材料性能参数第20-21页
        1.5.2 极化机理第21-23页
        1.5.3 介电材料分类第23-25页
    1.6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第25-26页
    参考文献第26-32页
第二章 介电性可交联易位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第32-50页
    2.1 引言第32-33页
    2.2 实验部分第33-36页
        2.2.1 实验试剂第33页
        2.2.2 测试仪器及测试条件第33-35页
        2.2.3 单体的合成第35页
        2.2.4 嵌段共聚物的制备第35-3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6-47页
        2.3.1 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路线第36-37页
        2.3.2 开环易位反应规律第37-39页
        2.3.3 共聚物的微结构第39-42页
        2.3.4 共聚物紫外交联第42-43页
        2.3.5 共聚物的介电性能第43-46页
        2.3.6 共聚物的热性能第46-47页
    2.4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第三章 含离子化咪唑酚氧配体钒络合物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第50-66页
    3.1 引言第50页
    3.2 实验部分第50-53页
        3.2.1 实验试剂与测试方法第50-51页
        3.2.2 离子化咪唑苯酚配体的合成第51-52页
        3.2.3 钒络合物的合成第52-53页
        3.2.4 钒络合物催化降冰片烯类单体开环易位聚合第5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3-62页
        3.3.1 离子化咪唑酚氧配体及新型钒络合物的表征第54-57页
        3.3.2 钒络合物对降冰片烯类单体的催化性能第57-60页
        3.3.3 降冰片烯聚合物的微结构第60-62页
    3.4 小结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论文创新点第66-6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化学处理对蚕丝降解性质及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下一篇:适应性市场假说: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