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2-14页 |
前言 | 第14-18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4-16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6-18页 |
一、产前超声系统筛查诊断胎儿结构畸形分析 | 第18-32页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18-21页 |
1.1.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1.1.2 仪器和人员 | 第18页 |
1.1.3 系统产前超声检查 | 第18-21页 |
1.1.4 针对性超声检查 | 第21页 |
1.1.5 胎儿畸形的确诊、随访及记录 | 第21页 |
1.1.6 统计学处理 | 第21页 |
1.2 结果 | 第21-26页 |
1.2.1 胎儿结构畸形检出和漏诊情况 | 第21-22页 |
1.2.2 超声诊断的胎儿结构畸形解剖系统分布情况 | 第22页 |
1.2.3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结构畸形病种分布情况 | 第22-24页 |
1.2.4 超声诊断胎儿结构畸形孕周分布情况 | 第24-26页 |
1.3 讨论 | 第26-31页 |
1.3.1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现状 | 第26-27页 |
1.3.2 产前超声检查胎儿畸形累计的系统、器官及检出率 | 第27-29页 |
1.3.3 产前超声检查时机 | 第29页 |
1.3.4 产前超声的局限性及漏诊原因 | 第29-30页 |
1.3.5 提高胎儿畸形超声检出率的对策 | 第30-31页 |
1.4 结论 | 第31-32页 |
二、中晚孕期胎儿结构畸形、超声软指标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相关性研究 | 第32-46页 |
2.1 对象和方法 | 第33-36页 |
2.1.1 研究对象 | 第33页 |
2.1.2 设备与人员 | 第33页 |
2.1.3 胎儿结构畸形的获取 | 第33-34页 |
2.1.4 超声软指标的获取及异常诊断标准 | 第34-35页 |
2.1.5 介入性产前诊断 | 第35页 |
2.1.6 统计学处理 | 第35-36页 |
2.2 结果 | 第36-41页 |
2.2.1 染色体异常检查结果 | 第36页 |
2.2.2 各种高危因素染色体异常检查结果 | 第36-37页 |
2.2.3 超声筛查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 第37-38页 |
2.2.4 产前超声筛查染色体异常各系统结构畸形检出情况 | 第38-39页 |
2.2.5 常见超声异常在染色体异常中的检出情况 | 第39-40页 |
2.2.6 单因素方差分析超声异常发生染色体异常的风险评估 | 第40-41页 |
2.3 讨论 | 第41-45页 |
2.3.1 染色体异常筛查的进展 | 第41-42页 |
2.3.2 产前超声筛查在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价值和意义 | 第42-43页 |
2.3.3 胎儿畸形数目和超声软指标的数目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 | 第43页 |
2.3.4 各种染色体异常对应的超声结构畸形和超声软指标的特点 | 第43-44页 |
2.3.5 各种胎儿结构畸形和超声软指标与染色体异常的风险评估 | 第44-45页 |
2.3.6 中晚孕期产前超声指标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的局限性 | 第45页 |
2.4 结论 | 第45-46页 |
三、早孕期超声筛查及与母血清指标联合筛查胎儿畸形 | 第46-59页 |
3.1 对象和方法 | 第47-49页 |
3.1.1 研究对象 | 第47页 |
3.1.2 设备与人员 | 第47页 |
3.1.3 早孕期产前超声的筛查与测量 | 第47-49页 |
3.1.4 母体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 第49页 |
3.1.5 介入性产前诊断 | 第49页 |
3.1.6 随访 | 第49页 |
3.1.7 统计学处理 | 第49页 |
3.2 结果 | 第49-53页 |
3.2.1 联合筛查检出染色体异常情况 | 第49-50页 |
3.2.2 早孕期超声筛查胎儿严重结构畸形情况及随访中晚孕情况 | 第50-51页 |
3.2.3 DS胎儿与正常核型胎儿超声NT及母血清学指标间的比较 | 第51页 |
3.2.4 超声软指标在染色体正常、染色体异常及心脏畸形中发生的情况 | 第51-53页 |
3.3 讨论 | 第53-57页 |
3.3.1 早孕期超声筛查的意义 | 第53页 |
3.3.2 早孕期超声对胎儿结构畸形的筛查 | 第53-55页 |
3.3.3 早孕期超声对染色体异常的筛查 | 第55-57页 |
3.4 结论 | 第57-59页 |
全文结论 | 第59-61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0-72页 |
综述 | 第72-86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