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SPRi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1.1 SPR技术的基本原理与优点 | 第11-13页 |
1.1.2 SPRi的基本原理和仪器设计 | 第13-15页 |
1.1.3 SPRi用于生物大分子检测和相互作用研究 | 第15-17页 |
1.1.4 SPRi的应用瓶颈 | 第17页 |
1.2 SPRi的信号放大方法 | 第17-19页 |
1.2.1 生物偶合纳米材料放大法 | 第17-18页 |
1.2.2 酶催化沉积法 | 第18-19页 |
1.2.3 表面引发聚合法 | 第19页 |
1.3 氧化石墨烯 | 第19-22页 |
1.3.1 氧化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质 | 第19-20页 |
1.3.2. 氧化石墨烯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2-25页 |
第2章 基于氧化石墨烯的串联信号放大方法在血清中灵敏的SPRi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 第25-35页 |
2.1 引言 | 第25-2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6-29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6-27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2.2.3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 第27页 |
2.2.4 合成抗体偶联的rGO | 第27页 |
2.2.5 制备聚合物刷修饰的金芯片 | 第27-28页 |
2.2.6 SPRi芯片的准备和检测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4页 |
2.3.1 GO的AFM和TEM表征 | 第29页 |
2.3.2 GO和抗体偶联rGO的FTIR表征 | 第29-30页 |
2.3.3 聚合物刷修饰芯片表面的AFM表征 | 第30页 |
2.3.4 纳米银修饰rGO的TEM表征 | 第30-31页 |
2.3.5 SPRi芯片抗银沉积特性的研究 | 第31-32页 |
2.3.6 基于抗体偶联rGO的信号放大SPRi检测 | 第32-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基于聚多巴胺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的SPRi双重信号放大 | 第35-49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6-38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36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6-37页 |
3.2.3 聚多巴胺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 第37页 |
3.2.4 合成抗体偶联的PDA-rGO | 第37页 |
3.2.5 PDA-rGO与HAuCl_4的实时反应过程 | 第37-38页 |
3.2.6 制备SPRi抗体芯片 | 第38页 |
3.2.7 SPRi免疫检测 | 第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7页 |
3.3.1 GO和PDA-rGO的AFM表征 | 第38-39页 |
3.3.2 GO、PDA-rGO和抗体偶联PDA-rGO的FTIR表征 | 第39-40页 |
3.3.3 GO、PDA-rGO与HAuCl_4反应的实时UV-Vis表征 | 第40-41页 |
3.3.4 纳米金修饰的PDA-rGO的SEM和TEM表征 | 第41-42页 |
3.3.5 GO、PDA-rGO和纳米金修饰的PDA-rGO的TGA表征 | 第42-43页 |
3.3.6 双重信号放大的SPRi免疫检测 | 第43-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49-51页 |
4.1 工作总结 | 第49页 |
4.2 工作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3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