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论 | 第8-13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 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12-13页 |
一、手机载体和手机传播理论 | 第13-20页 |
(一) 手机载体的含义 | 第13页 |
(二) 手机载体的特点 | 第13-17页 |
(三) 手机传播学理论 | 第17-20页 |
二、手机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 第20-33页 |
(一) 当代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手机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 第20-22页 |
(二) 从高中生的人际关系看手机对高中生的影响 | 第22-25页 |
(三) 高中生手机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5-26页 |
(四) 手机对高中生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 第26-29页 |
(五) 手机给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第29-33页 |
三、开展高中生手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分析 | 第33-37页 |
(一) 开展高中生手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 第33-35页 |
(二) 开展手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 第35-37页 |
四、开展高中生手机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主体的责任与实施方法 | 第37-45页 |
(一) 学校的责任与实施方法 | 第37-39页 |
(二) 政府的责任与实施方法 | 第39-40页 |
(三) 电信运营商的责任与实施方法 | 第40-41页 |
(四) 学生家长的责任与实施方法 | 第41-42页 |
(五) 学生自身的责任与实施方法 | 第42-43页 |
(六) 其它相关主体的责任与实施方法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编著作及发表论文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