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2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 ·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 ·服务贸易的概念 | 第12-13页 |
| ·教育服务贸易的概念 | 第13-14页 |
| ·高新技术产品的概念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 ·论文的创新 | 第15-16页 |
| ·论文的不足 | 第16-17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7-28页 |
| ·相关理论 | 第17-22页 |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7-18页 |
|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 第18页 |
|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18-19页 |
| ·竞争优势理论 | 第19-21页 |
| ·新增长贸易理论 | 第21页 |
|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 | 第21-22页 |
| ·文献综述 | 第22-28页 |
|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22-24页 |
|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24-28页 |
| 第3章 国际教育服务进口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 第28-37页 |
| ·国际教育服务进口对我国的负面影响 | 第30-33页 |
| ·国际教育服务进口产生巨额逆差 | 第30-31页 |
| ·国际教育服务进口导致高端人才流失 | 第31-33页 |
| ·国际教育服务进口对我国的正面影响 | 第33-37页 |
| ·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大量人才储备 | 第33-34页 |
| ·留学归国人员推动我国新兴产业发展 | 第34-35页 |
| ·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国际交流 | 第35-37页 |
| 第4章 国际教育服务进口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37-43页 |
| ·国际教育服务进口产生留学归国人员 | 第37-38页 |
| ·留学归国人员积极就业、创业 | 第38-39页 |
| ·高端人力资源促使新兴产业形成 | 第39-40页 |
| ·新兴产业形成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 第40-41页 |
| ·留学归国人员创业案例—无锡尚德 | 第41-43页 |
| 第5章 国际教育服务进口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3-53页 |
|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现状 | 第43-44页 |
|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44-47页 |
| ·指标选取 | 第44-45页 |
|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45-47页 |
| ·模型构建及变量处理 | 第47-48页 |
| ·模型构建 | 第47-48页 |
| ·计量方法的选择 | 第48页 |
| ·国际教育服务进口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计量检验 | 第48-50页 |
| ·单位根检验(ADF) | 第48-49页 |
| ·格兰杰因果检验(Granger) | 第49-50页 |
| ·回归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 ·计量结果 | 第50-51页 |
| ·主要结论 | 第51-53页 |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3-59页 |
|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 ·对策建议 | 第54-59页 |
| ·理性看待国际教育服务贸易逆差 | 第54-55页 |
| ·吸引人才回归,防止人才外流,建设人力资本管理体系 | 第55页 |
| ·增加科研、教育资金投入,完善我国教育服务产业 | 第55-56页 |
| ·科学规划,优化人才创业环境 | 第56-57页 |
| ·创造有利的科研环境,保护知识产权 | 第57页 |
| ·提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便利 | 第57-58页 |
| ·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国际合作,构建国际化交流平台 | 第58-59页 |
| 结语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本人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