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1 茶多糖的研究进展 | 第10-18页 |
1.1.1 茶多糖的理化性质 | 第10页 |
1.1.2 茶多糖的提取技术 | 第10-12页 |
1.1.3 茶多糖纯化分离技术研究 | 第12-13页 |
1.1.4 茶多糖的组成及结构研究 | 第13-15页 |
1.1.5 茶多糖的生物活性 | 第15-18页 |
1.2 多糖的化学修饰方法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2.1 多糖的乙酰化修饰 | 第18-19页 |
1.2.2 多糖的硫酸酯化修饰 | 第19-20页 |
1.2.3 多糖的羧甲基化修饰 | 第20页 |
1.3 茶叶多糖的化学修饰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30页 |
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22页 |
2.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3-29页 |
2.3.1 绿茶多糖的提取与纯化 | 第23-24页 |
2.3.2 绿茶多糖的乙酰化修饰及最佳修饰条件确定 | 第24-26页 |
2.3.3 绿茶多糖的硫酸酯化修饰及最佳修饰条件确定 | 第26-27页 |
2.3.4 绿茶多糖的羧甲基化修饰及最佳修饰条件确定 | 第27-28页 |
2.3.5 茶多糖及其化学修饰产物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活性的测定 | 第28-29页 |
2.3.6 茶多糖及其化学修饰产物羟自由基(·OH) 清除活性的测定 | 第29页 |
2.3.7 茶多糖及其化学修饰产物亚硝基(NO_2-)清除活性的测定 | 第29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0-42页 |
3.1 绿茶多糖乙酰化修饰的最佳条件 | 第30-32页 |
3.1.1 茶多糖质量与乙酸酐(AA)体积比对绿茶多糖乙酰化修饰的影响 | 第30页 |
3.1.2 反应温度对绿茶多糖乙酰化修饰的影响 | 第30-31页 |
3.1.3 保温时间对绿茶多糖乙酰化修饰的影响 | 第31页 |
3.1.4 绿茶多糖乙酰化修饰的最佳条件 | 第31-32页 |
3.2 绿茶多糖硫酸酯化修饰的最优条件 | 第32-34页 |
3.2.1 吡啶(Py)与氯磺酸体积比对绿茶多糖硫酸酯化修饰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2 反应时间对绿茶多糖硫酸酯化修饰的影响 | 第33页 |
3.2.3 反应温度对绿茶多糖硫酸酯化修饰的影响 | 第33页 |
3.2.4 绿茶多糖硫酸酯化修饰最佳条件 | 第33-34页 |
3.3 绿茶多糖羧甲基化修饰的最优条件 | 第34-37页 |
3.3.1 NaOH与氯乙酸(MCAA)质量比对绿茶多糖羧甲基化修饰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2 醚化温度对绿茶多糖羧甲基化修饰的影响 | 第35页 |
3.3.3 醚化时间对绿茶多糖羧甲基化修饰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4 绿茶多糖羧甲基化修饰的最优条件 | 第36-37页 |
3.4 化学修饰对绿茶多糖清除自由基、亚硝基活性的影响 | 第37-39页 |
3.4.1 化学修饰对绿茶多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活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2 化学修饰对绿茶多糖清除羟自由基(·OH)活性的影响 | 第38页 |
3.4.3 化学修饰对绿茶多糖清除亚硝基(NO_2-)活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3.5 取代度与绿茶多糖清除自由基、亚硝基活性的关系 | 第39-42页 |
3.5.1 乙酰化修饰茶多糖取代度与清除活性的关系 | 第39-40页 |
3.5.2 硫酸酯化修饰茶多糖取代度与清除活性的关系 | 第40-41页 |
3.5.3 羧甲基化修饰茶多糖取代度与清除活性的关系 | 第41-42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2-44页 |
4.1 不同反应条件对绿茶多糖取代度的影响 | 第42页 |
4.2 化学修饰对绿茶多糖清除自由基、亚硝基活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4.3 茶多糖化学修饰产物取代度与清除自由基、亚硝基活性的关系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文中缩写字符含义说明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