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论文--岩层移动论文

酸化煌斑岩物理力学特性及其对采场覆岩运移的影响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煌斑岩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岩石-溶液化学演化作用第12-13页
        1.2.3 岩石-溶液物理改造作用第13-14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工程概况第16-22页
    2.1 地质条件第16-17页
    2.2 煌斑岩侵入状况第17页
    2.3 煌斑岩岩石学特征第17-19页
    2.4 煌斑岩侵入冲击地压灾害情况第19页
    2.5 本章小结第19-22页
第三章 酸化煌斑岩物理力学特性研究第22-40页
    3.1 实验依据与仪器第22-25页
        3.1.1 实验依据第22页
        3.1.2 实验仪器第22-25页
    3.2 煌斑岩酸化反应表观现象第25-27页
    3.3 溶液pH值的变化第27-29页
    3.4 溶液电导率值的变化第29-30页
    3.5 酸溶液浸泡前后试样质量损失第30-33页
    3.6 酸化煌斑岩单轴抗压强度第33-36页
    3.7 酸化前后试样间接抗拉强度第36-38页
    3.8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酸化煌斑岩性能劣化微观机理研究第40-66页
    4.1 概述第40-41页
    4.2 试样制备及实验仪器第41-43页
    4.3 扫描电镜实验第43-47页
    4.4 酸化前后试样表面元素分析与分布第47-54页
    4.5 颗粒流软件数值模拟第54-63页
        4.5.1 颗粒流软件原理第54页
        4.5.2 模型的确立第54-56页
        4.5.3 煌斑岩酸化条件下数值模拟分析第56-63页
    4.6 本章小结第63-66页
第五章 煌斑岩酸化软化后采场覆岩运移规律第66-86页
    5.1 概述第66页
    5.2 UDEC软件原理第66-67页
    5.3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及参数选择第67-69页
    5.4 不同条件下的覆岩运移数值模拟第69-83页
    5.5 本章小结第83-8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6-90页
    6.1 主要完成内容第86页
    6.2 主要结论第86-87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87-90页
参考文献第90-96页
致谢第96-98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与参加科研项目情况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厚煤层横跨煤柱复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研究
下一篇:近距离薄煤层群联合开采顶板破断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