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关于残煤复采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4页 |
1.2.1 残煤复采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普采所形成的残采区研究不足 | 第13-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井田概况及残煤复采方式分析 | 第16-24页 |
2.1 原煤层赋存状态及旧式开采方式 | 第16-19页 |
2.1.1 旧采采煤方法及工作面布置情况 | 第16-17页 |
2.1.2 煤岩体的物理力学特征 | 第17-19页 |
2.2 旧采区煤岩赋存现状分析 | 第19-20页 |
2.3 复采方式分析 | 第20-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复采工作面上覆岩层运移规律及力学分析 | 第24-40页 |
3.1 残采区“纵三带”变化及其矿压显现特点分析 | 第24-28页 |
3.1.1 残煤复采对“纵三带”分布的影响 | 第24-26页 |
3.1.2“纵三带”与煤壁前方支承压力关系分析 | 第26-28页 |
3.2 煤柱区复采工作面应力特征分析 | 第28-34页 |
3.2.1 煤柱应力分布特征分析 | 第28-31页 |
3.2.2 复采过程中煤柱前方支承压力分布特征分析 | 第31-34页 |
3.3 基于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关系的支架工作阻力确定 | 第34-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相似模拟实验研究 | 第40-52页 |
4.1 实验内容及目的 | 第40页 |
4.2 相似比尺的确定及模型的制作 | 第40-44页 |
4.2.1 试验装备 | 第40页 |
4.2.2 试验模型制作过程 | 第40-44页 |
4.3 相似模拟实验设备及方案 | 第44-50页 |
4.3.1 实验台简介 | 第44-46页 |
4.3.2 模型的变形测试方案 | 第46-47页 |
4.3.3 煤岩体应力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案 | 第47-49页 |
4.3.4 回采系统 | 第49-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模型开挖与实验结果分析 | 第52-72页 |
5.1 旧采区残存现状 | 第52-54页 |
5.1.1 模型开挖及残采区的形成 | 第52-53页 |
5.1.2 残煤复采地质情况相似模拟研究 | 第53-54页 |
5.2 上覆岩层移动变形规律 | 第54-63页 |
5.2.1 垮落步距及覆岩“纵三带”变化情况 | 第55-57页 |
5.2.2 上覆岩层移动变形情况分析 | 第57-63页 |
5.3 复采采场支承压力演变关系 | 第63-69页 |
5.4 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变化情况 | 第69-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 第72-74页 |
6.1 结论 | 第72-73页 |
6.2 存在的不足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