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噪声传播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4页 |
1.2.1 国内外城市交通噪声污染现状 | 第10-11页 |
1.2.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实施方案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实施方案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声波特性及传播机理分析 | 第15-20页 |
2.1 声波的特性 | 第15-17页 |
2.1.1 声波的反射和透射 | 第15-16页 |
2.1.2 声波的吸收 | 第16页 |
2.1.3 声波的衍射 | 第16-17页 |
2.2 声波的传播机理 | 第17-19页 |
2.2.1 空气传播衰减 | 第17页 |
2.2.2 地面吸收衰减 | 第17-19页 |
2.2.3 气象条件对声传播的影响 | 第1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测量方法与评价 | 第20-31页 |
3.1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测量 | 第20-22页 |
3.1.1 测量仪器 | 第20-21页 |
3.1.2 测量时天气条件及地点的选择 | 第21页 |
3.1.3 测量时间的确定 | 第21页 |
3.1.4 依据的标准和规范 | 第21-22页 |
3.2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评价 | 第22-26页 |
3.2.1 A声级 | 第23-24页 |
3.2.2 等效连续A声级Leq | 第24-25页 |
3.2.3 昼夜等效声级Ldn | 第25页 |
3.2.4 累计百分数声级LN | 第25-26页 |
3.2.5 交通噪声指数TNI | 第26页 |
3.3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 | 第26-30页 |
3.3.3 环保部2009版新导则 | 第28-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城市交通噪声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48页 |
4.1 汽车噪声主要组成来源 | 第31-38页 |
4.1.1 发动机噪声 | 第31-33页 |
4.1.2 进排气噪声 | 第33-34页 |
4.1.3 轮胎噪声 | 第34-38页 |
4.2 汽车噪声影响交通噪声的因素分析 | 第38-43页 |
4.2.1 汽车车速对交通噪声的影响 | 第38-43页 |
4.2.2 车流量对交通噪声的影响 | 第43页 |
4.2.3 路面宽度对交通噪声的影响 | 第43页 |
4.3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影响 | 第43-46页 |
4.3.1 城市轻轨交通简介 | 第43-44页 |
4.3.2 轻轨交通噪声的组成 | 第44-45页 |
4.3.3 轻轨噪声测量及计算模式 | 第45页 |
4.3.4 轻轨噪声评价范围及标准 | 第45-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城市交通噪声传播机理及控制 | 第48-67页 |
5.1 城市交通噪声的传播规律分析 | 第48-50页 |
5.1.1 数据测量 | 第48-49页 |
5.1.2 数据分析 | 第49-50页 |
5.1.3 结论 | 第50页 |
5.2 轮胎噪声仿真分析 | 第50-60页 |
5.2.1 轮胎结构分析理论 | 第51-52页 |
5.2.2 轮胎结构振动分析的有限单元法 | 第52-53页 |
5.2.3 声学有限元计算轮胎结构声辐射 | 第53-55页 |
5.2.4 轮胎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5-60页 |
5.3 城市交通噪声的控制 | 第60-66页 |
5.3.1 噪声源控制 | 第60-61页 |
5.3.2 低噪声路面 | 第61-62页 |
5.3.3 声屏障 | 第62-65页 |
5.3.4 城市降噪绿化带 | 第65-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总结 | 第67页 |
6.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