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2 装配式单层空间网格结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索支撑空间网格结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0页 |
第二章 新型装配式索支撑空间网格结构整体模型研究 | 第20-36页 |
2.1 新型装配式节点介绍 | 第20-25页 |
2.1.1 新型装配式节点构造 | 第20-21页 |
2.1.2 新型装配式节点试验简介 | 第21-23页 |
2.1.3 新型装配式节点性能 | 第23-25页 |
2.2 装配式索支撑空间网格结构整体模型研究 | 第25-33页 |
2.2.1 装配式节点有限元模型 | 第25-26页 |
2.2.2 装配式节点弹簧刚度 | 第26-28页 |
2.2.3 装配式节点有限元模型验证 | 第28-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新型装配式索支撑空间网格结构静力性能研究 | 第36-58页 |
3.1 结构形式及构件尺寸 | 第36-38页 |
3.1.1 模型说明 | 第36页 |
3.1.2 构件选择基本原则 | 第36-37页 |
3.1.3 结构形式与构件尺寸 | 第37-38页 |
3.2 设计荷载作用下的静力分析 | 第38-43页 |
3.2.1 第1号索支撑空间网格结构静力分析 | 第38-39页 |
3.2.2 第2号索支撑空间网格结构静力分析 | 第39-40页 |
3.2.3 第3号索支撑空间网格结构静力分析 | 第40-41页 |
3.2.4 第4号索支撑空间网格结构静力分析 | 第41-43页 |
3.2.5 静力分析结果汇总 | 第43页 |
3.3 稳定分析 | 第43-50页 |
3.3.1 第1号索支撑空间网格结构稳定分析 | 第43-45页 |
3.3.2 第2号索支撑空间网格结构稳定分析 | 第45-46页 |
3.3.3 第3号索支撑空间网格结构稳定分析 | 第46-48页 |
3.3.4 第4号索支撑空间网格结构稳定分析 | 第48-49页 |
3.3.5 稳定分析结果汇总 | 第49-50页 |
3.4 影响结构整体稳定的参数 | 第50-56页 |
3.4.1 矢跨比 | 第51-53页 |
3.4.2 网格尺寸 | 第53-54页 |
3.4.3 跨度 | 第54-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第四章 传统装配式节点与新型装配式节点索支撑空间网格结构整体性能比较 | 第58-70页 |
4.1 构造对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8页 |
4.2 节点构造对索支撑空间网格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 第58-67页 |
4.2.1 第1号索支撑空间网格结构稳定分析 | 第59-61页 |
4.2.2 第2号索支撑空间网格结构稳定分析 | 第61-63页 |
4.2.3 第3号索支撑空间网格结构稳定分析 | 第63-65页 |
4.2.4 第4号索支撑空间网格结构稳定分析 | 第65-67页 |
4.2.5 数据汇总 | 第6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
第五章 基于不同结构整体稳定性能目标的索支撑空间网格结构装配式节点力学性能要求 | 第70-86页 |
5.1 模型参数 | 第70页 |
5.2 节点转动刚度 | 第70-77页 |
5.2.1 节点转动刚度对结构稳定承载力与刚度的影响 | 第72-73页 |
5.2.2 节点转动刚度对结构特征值屈曲模式的影响 | 第73-75页 |
5.2.3 节点转动刚度对结构非线性失稳的影响 | 第75-77页 |
5.3 节点面外极限弯矩 | 第77-82页 |
5.3.1 节点面外极限弯矩对非线性失稳模式的影响 | 第78-80页 |
5.3.2 节点面外极限弯矩对稳定承载力的影响 | 第80页 |
5.3.3 节点面外极限弯矩对内力分布的影响 | 第80-82页 |
5.4 节点塑性极限位移 | 第82-83页 |
5.5 装配式索支撑空间网格结构稳定承载力估算 | 第83-85页 |
5.5.1 节点刚度的影响 | 第83-84页 |
5.5.2 节点极限弯矩的影响 | 第84-85页 |
5.5.3 装配式索支撑空间网格结构稳定承载力 | 第8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6-88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