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免疫学论文

艰难梭菌毒素TcdB转位结构域的功能及TcdB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中英文对照和缩略词表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8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艰难梭菌的流行现状第14-15页
    1.3 艰难梭菌感染的风险因子第15-16页
    1.4 艰难梭菌感染的致病因子第16-19页
    1.5 艰难梭菌毒素的结构与功能第19-22页
        1.5.1 细胞受体结构域第19-20页
        1.5.2 转位结构域第20-21页
        1.5.3 自我剪切结构域第21页
        1.5.4 葡萄糖基转移酶活性结构域第21-22页
    1.6 艰难梭菌毒素的毒理作用第22-25页
        1.6.1 艰难梭菌毒素与Rho GTP酶的相互作用第22-23页
        1.6.2 艰难梭菌毒素的毒理作用第23-25页
    1.7 艰难梭菌感染的诊断、治疗与预防第25-34页
        1.7.1 艰难梭菌感染的诊断第25-31页
        1.7.2 艰难梭菌感染的治疗第31-34页
        1.7.3 艰难梭菌感染的预防第34页
    1.8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34-38页
        1.8.1 目的意义第34-35页
        1.8.2 研究内容第35-37页
        1.8.3 技术路线第37-38页
第二章 艰难梭菌毒素B突变体的设计、构建及毒性检测第38-59页
    2.1 引言第38-39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9-50页
        2.2.1 材料第39页
        2.2.2 仪器第39-40页
        2.2.3 试剂第40-42页
        2.2.4 细胞的培养第42页
        2.2.5 D97的二级结构分析第42-43页
        2.2.6 艰难梭菌毒素B突变体TcdB_(Δ1756-1780)及TcdBΔ1827-1851的构建第43-48页
        2.2.7 TcdB_(Δ1756-1780)及TcdB_(Δ1827-1851)的表达与纯化第48-49页
        2.2.8 TcdB_(Δ1756-1780)及TcdB_(Δ1827-1851)的体外及体内毒性的检测第49-50页
        2.2.9 TcdB_(Δ1756-1780)及TcdB_(Δ1827-1851)二级结构的圆二色谱分析第5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0-57页
        2.3.1 D97的二级结构预测第50-51页
        2.3.2 重组质粒pHis1525-TcdB_(Δ1756-1780)/TcdB_(Δ1827-1851)的构建第51-53页
        2.3.3 TcdB_(Δ1756-1780)及TcdB_(Δ1827-1851)在B.megaterium中的表达与纯化第53-55页
        2.3.4 TcdB_(Δ1756-1780)及TcdB_(Δ1827-1851)体内外毒性的测定第55-56页
        2.3.5 圆二色谱分析第56-57页
    2.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三章 艰难梭菌毒素B突变体的功能研究第59-76页
    3.1 引言第59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59-65页
        3.2.1 材料第59-60页
        3.2.2 试剂第60-61页
        3.2.3 细胞的培养第61页
        3.2.4 突变毒素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第61-62页
        3.2.5 突变毒素的葡萄糖基转移酶活性检测第62-63页
        3.2.6 突变毒素的自我剪切检测第63页
        3.2.7 TNS荧光探针分析毒素蛋白在酸性条件下的构象改变第63-64页
        3.2.8 突变毒素的穿孔功能检测第64页
        3.2.9 内涵体中毒素蛋白的检测第64-6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5-74页
        3.3.1 TcdB_(Δ1756-1780)葡萄糖基转移酶活性的测定第65-67页
        3.3.2 TcdB_(Δ1756-1780)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测定第67-68页
        3.3.3 TcdB_(Δ1756-1780)自我剪切作用的测定第68-69页
        3.3.4 TcdB_(Δ1756-1780)在酸性条件下构象改变及穿孔作用的测定第69-71页
        3.3.5 毒素在内涵体中的检测第71-74页
    3.4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四章 艰难梭菌TcdB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第76-88页
    4.1 引言第76-77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77-82页
        4.2.1 实验材料第77页
        4.2.2 试剂第77-78页
        4.2.3 B.megaterium原生质体的制备与转化第78页
        4.2.4 aTcdB的表达与纯化第78-79页
        4.2.5 抗原的准备第79页
        4.2.6 实验动物免疫第79页
        4.2.7 杂交瘤的制备与筛选第79-81页
        4.2.8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生产与纯化第81-8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2-86页
        4.3.1 aTcdB的表达与纯化第82-83页
        4.3.2 小鼠血清效价测定第83-84页
        4.3.3 杂交瘤的筛选第84-85页
        4.3.4 抗体的大量生产及纯化第85-86页
    4.4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五章 艰难梭菌TcdB单克隆抗体的评价与应用第88-101页
    5.1 引言第88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88-93页
        5.2.1 试剂第88-89页
        5.2.2 仪器第89页
        5.2.3 抗体的浓度测定及分型第89页
        5.2.4 抗体效价的测定第89-90页
        5.2.5 SPR测定抗体亲和力第90页
        5.2.6 HRP标记抗体第90页
        5.2.7 HRP标记抗体效价的测定第90-91页
        5.2.8 抗体在ELISA平台上的配对第91页
        5.2.9 胶体金免疫层析第91-92页
        5.2.10 抗体在胶体金免疫层析平台上的配对第92页
        5.2.11 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临床粪便样品第92-9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3-99页
        5.3.1 抗体的分型及浓度测定第93页
        5.3.2 抗体效价的测定第93-94页
        5.3.3 抗体亲和力的测定第94-96页
        5.3.4 HRP标记抗体的效价测定第96-97页
        5.3.5 抗体在ELISA平台上的配对第97-98页
        5.3.6 抗体在胶体金免疫检测平台上的应用第98-99页
    5.4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结论与展望第101-105页
    结论第101-103页
    展望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2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0-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附表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内、外资企业工资差距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战略性新兴产业盈利能力与政府补贴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