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目的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1 物理实验方法建立数字岩心 | 第8页 |
1.2.2 数值重建方法建立数字岩心 | 第8-10页 |
1.3 地质统计学发展情况 | 第10-12页 |
1.4 文章结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地质统计学基本概念 | 第13-23页 |
2.1 引言 | 第13页 |
2.2 区域化变量理论 | 第13-14页 |
2.2.1 随机过程的概念 | 第13页 |
2.2.2 区域化变量 | 第13-14页 |
2.3 区域化变量的数字特征与变差函数 | 第14-15页 |
2.3.1 区域化变量的平均值函数 | 第14页 |
2.3.2 区域化变量的方差函数 | 第14页 |
2.3.3 区域化变量的协方差函数 | 第14页 |
2.3.4 变差函数 | 第14-15页 |
2.4 平稳性假设与本证假设 | 第15-16页 |
2.4.1 二阶平稳假设 | 第15页 |
2.4.2 本证假设 | 第15-16页 |
2.5 变差函数的功能及其理论模型 | 第16-20页 |
2.5.1 变差函数的功能 | 第16-17页 |
2.5.2 变差函数的理论模型 | 第17-20页 |
2.6 克里金法与随机模拟 | 第20-22页 |
2.6.1 克里金估值 | 第20-21页 |
2.6.2 随机模拟 | 第21-22页 |
2.7 两点地质统计学的局限性及多点地质统计学的引入 | 第22页 |
2.7.1 两点地质统计学的局限性 | 第22页 |
2.7.2 多点地质统计学的优势 | 第22页 |
2.8 总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多点地质统计学 | 第23-35页 |
3.1 多点地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 第24-25页 |
3.1.1 训练图像 | 第24页 |
3.1.2 数据事件与数据模板 | 第24-25页 |
3.2 条件概率分布函数的获取 | 第25-26页 |
3.3 多点统计建模方法 | 第26-32页 |
3.3.1 搜索树数据结构 | 第26-27页 |
3.3.2 从搜索树中获取条件概率分布函数 | 第27-29页 |
3.3.3 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步骤 | 第29-32页 |
3.4 局部非稳定性解释 | 第32-33页 |
3.5 区域概念 | 第33-3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岩石薄片图像处理 | 第35-47页 |
4.1 引言 | 第35页 |
4.2 二维图像的采集 | 第35-36页 |
4.3 色彩空间 | 第36-41页 |
4.3.1 RGB色彩空间 | 第36-38页 |
4.3.2 HSV色彩空间 | 第38-39页 |
4.3.3 Lab颜色空间 | 第39-40页 |
4.3.4 YUV色彩空间 | 第40-41页 |
4.4 灰值图像 | 第41-42页 |
4.5 图像分割 | 第42-44页 |
4.6 图像增强与形态学处理 | 第44-4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数字岩心三维重构 | 第47-57页 |
5.1 苏里格气田岩石特征 | 第47页 |
5.2 重构实验结果 | 第47-56页 |
5.2.1 图像预处理 | 第48-49页 |
5.2.2 搜索模板的选择 | 第49-50页 |
5.2.3 建模步骤 | 第50-51页 |
5.2.4 重构结果 | 第51-54页 |
5.2.5 二次试验 | 第54页 |
5.2.6 最终结果 | 第54-56页 |
5.3 本章小节 | 第56-57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