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建国以来内地电影中的工人形象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前言第6-15页
第一章 “主流化”形象:阶级的合法与自为(1949—1966)第15-27页
    第一节 历史诉求对人物赋形的影响第15-17页
    第二节 当家作主的“新人”第17-23页
    第三节 “主流化”语境下的形象塑造第23-27页
第二章 “符号化”形象:权力的迷失与僭越(1966—1976)第27-36页
    第一节 被政治绑架的电影创作第27-29页
    第二节 被革命裹挟的“英雄”第29-32页
    第三节 斗争中的刻板塑造第32-36页
第三章 “祛魅”形象:意识的叛逆与回归(1977—1995)第36-49页
    第一节 “人”的祛魅第36-38页
    第二节 改革浪潮下的“真”人第38-45页
    第三节 回归电影本体的人物塑形第45-49页
第四章 “碎片化”形象:身份的失落与迷茫(1996—2015)第49-60页
    第一节 大时代下的文化救赎第49-52页
    第二节 身份模糊的“异乡人”第52-55页
    第三节 多元共生的个性化影像表达第55-60页
结语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附录第66-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英经济语篇中词汇衔接与语篇主题关系比较研究--以《经济学人》和《北京周报》为例
下一篇:亲子关系、自我接纳与大学生异性交往的关系研究